2023年08月30日发布 | 525阅读

毛国华教授: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交通大型动脉瘤

毛国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陈志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毛国华主任和陈志华医师』带来的: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交通大型动脉瘤,欢迎阅读观看和分享讨论!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68岁男性患者。


主诉: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余。


查体:神志清楚,GCS计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既往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规律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物。


术前影像资料:

2023.04.27 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治疗策略

术前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手术计划: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使用材料:

6F 短鞘

6F 90cm长鞘

6F-115普微森中间导管

5F单弯

Echelon-10微导管

Synchro  200cm微导丝

微创Fastrack支架导管

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4.5mm*45mm

EV3弹簧圈12mm*40mm

维心弹簧圈 6mm*20mm

Mircrovetion 弹簧圈3mm*8mm


手术过程


Fastrack支架导管在微导丝指引下瘤内成袢送至大脑中动脉远端。



Echelon-10微导管在微导丝指引下送至动脉瘤腔内。



经弹簧圈微导管填入EV3 12mm*40mm弹簧圈。



选用4.5*45mm 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缓慢释放,支架头端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



继续经弹簧圈微导管填入维心 6mm*20mm、Mircrovetion 3mm*8mm 弹簧圈。




完全释放支架后,过弯处支架没有良好贴壁,遂予以导丝按摩。




微导丝按摩支架,使支架贴壁更加良好。





术后DSA。



术后CT复查。


总结




本病例为后交通段大型动脉瘤,动脉瘤最大径约14mm,使得颈内动脉C6、7段膨大扭曲,导致C5段与M1之间形成明显的锐角;治疗方式有开颅塑形夹闭、常规支架+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装置等;鉴于家属不同意开颅夹闭,选择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最后选择使用血流导向装置+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可促进动脉瘤愈合并降低复发概率。


本手术难点主要有三个:微导丝及支架导管越过瘤颈远端、血流导向装置头端铆定不至于掉入瘤内、支架良好打开及贴壁。


对于微导丝超选载瘤动脉远端血管困难时,微导丝可在瘤内成袢,待微导管送至血管远端足够距离时,回撤解袢,即可完成支架导管到位。血流导向装置要想铆定可靠,必须在瘤颈口以远10mm以上打开,并借助于瘤内弹簧圈的支撑,有利于支架稳定打开,血流导向装置释放完毕后,要多角度造影观察或支架CT证实其打开情况,在过弯处或凹凸不平的血管内,支架没有良好贴壁时,可予以导丝按摩或球囊扩张,使支架充分打开并贴壁良好,这样可显著降低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远期动脉瘤复发。

病例来源 | 毛国华、陈志华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器械使用指南

1339内容2428阅读

进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