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2日发布 | 1361阅读
脊髓脊柱-脊髓脊柱肿瘤

【病例分享】张继/牟永告教授团队:全半椎板联合椎间隙入路切除腰5骶1椎管内神经鞘瘤

张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海彬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达人收藏
为大家分享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继、牟永告教授带来的:全半椎板联合椎间隙入路切除腰5骶1椎管内神经鞘瘤,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简介


姓名:周**,性别:男,年龄:60岁。
主诉:右腰部及下肢疼痛1月。
查体:右腰部至膝关节处皮肤感觉过敏,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受限,Kering征(+),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腰骶椎管CT和MR示:L5-S1椎管内硬膜下结节,考虑神经源性可能性大。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外伤史。


术前腰骶椎管MR如下:


图1. 腰骶MRI检查提示:L5-S1椎管内肿瘤。

初步诊断

L5-S1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


手术情况

影像医学中心的刘海彬医师为患者手术提供了高质量的影像学资料,为制定手术计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完善了相关检查之后,经由神经外科等MDT讨论,周先生的手术行L5-S1椎管内肿物显微镜切除术。


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指出:全切肿瘤,保留神经功能,维护脊柱的稳定性,是该手术的目标。


张继教授阅片后提出:L5-S1椎管内肿瘤通过体位调整结合患者的生理椎间隙,可通过全半椎板联合椎间隙入路,实现牟永告教授提出的手术目标(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全切肿瘤)。术后佩戴腰围,短期限制腰部活动,促进患者的康复。


赛克教授赞同:全半椎板联合椎间隙入路,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实现肿瘤全切。

图2. 手术中情况。


虽然肿瘤与载瘤神经根等结构关系密切,肿瘤切除在1小时内完成,达到了不损伤神经血管而全切肿瘤的目的。


图3. 术后第3天,患者下床活动。

病理结果


腰骶椎管内肿瘤手术技术要求高,为完整显露椎管内肿瘤,往往需要打开全椎板。如果不予以重建后路稳定性,往往会出现畸形,部分患者会出现腰腿疼痛,甚至出现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情况。而传统的固定术,腰椎旋转等活动受限,或者出现疼痛等不适。因此,既要全切椎管内肿瘤又要保留腰椎正常所具有的功能相当重要。对部分患者,全半椎板联合椎间隙入路切除肿瘤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恢复患者术后正常的生活。

专家简介


张继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5余年,在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到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Prince of Wales Hospital、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等单位学习交流

近年,在Science Advances, BRIEF BIOINFORM等专业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自然和省级基金6项,获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担任Molecular neurobiology, Journal of Food Technology and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Neuroscience International等杂志的审稿人

在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显微、内镜和立体定向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点击二维码,前往张继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刘海彬 主管技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从事肿瘤影像技术工作,擅长CT和MRI的肿瘤影像检查工作,在头颈部的肿瘤影像技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参与发表SCI等期刊论文2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