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神经外科的Frederic A. Vallejo等人进行脑肿瘤患者手术当天出院是否安全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4月的《J Neurooncol》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Vallejo FA, et al. J Neurooncol. 2022 Apr;157(2):345-353. doi: 10.1007/s11060-022-03969-x. Epub 2022 Feb 22.】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该前瞻性质量干预研究筛选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间由Ricardo J. Komotar医生进行脑肿瘤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6-8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 Score)≤4级或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70分、幕上肿瘤直径≤4cm、术中失血量<300ml、手术时长<3小时。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入院并接受增强磁共振扫描,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观察3小时后复查增强磁共振,然后在神经重症监护室观察3小时。当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磁共振影像无阳性发现时,再经过完整的神经功能评估后准许出院(图1)。将患者术后1-3天再入院定为超早期再住院,术后4-30天再入院为早期再住院。

研究结果
最终纳入37例脑肿瘤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2岁,其中32%为男性。肿瘤均位于幕上;其中,49%病灶累及额叶、27%颞叶、14%顶叶、5%枕叶和累及多个脑叶者占5%。原发肿瘤占70%,30%为转移性病灶。7例(19%)患者采用唤醒麻醉,81%为标准全身麻醉。患者的平均BMI为25.80kg/m²(17.4-32.24kg/m²);ASA评分1级者1例(3%)、2级者15例(41%)和3级者21例(56%)。肿瘤平均体积为4.58mL(0.033-23.65mL),切除的肿瘤体积中位数3.48mL。
37例患者中,32例(86%)在手术后当天出院,5例(14%)不符合当天出院标准。其中1例因缺乏社会支持在医院多住一晚,其余4例接受术后监护治疗。4例患者,包括1例癫痫起病患者在手术前全身性癫痫发作、1例术后出现头痛、1例术后行走不稳和1例术后腹部不适;均在术后24h顺利出院。术后无超早期再入院患者,术后早期再入院患者4例,其中1例术后9天出现低血压,诊断为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其余3例,再入院原因与手术无关,1例癫痫再发作、1例腹痛伴便秘和1例脊柱转移病灶导致背部疼痛。所有再次入院的患者均在充分治疗后顺利出院。
影响肿瘤患者术后当天出院的定量分析显示,在POD 0患者与延迟出院患者间年龄具有显著差异。与延迟出院患者相比,POD 0患者更年轻(50.2:66.2岁,p=0.042)。术前BMI、KPS和ASA分级在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643、0.111、0.259)。定性分析表明,急诊就诊患者与住院周期增加相关(p=0.080)。大约40%急诊就诊患者延迟出院,而在POD 0出院患者中,仅有2%的患者急诊住院。患者性别、既往糖尿病史或睡眠呼吸暂停史、术中麻醉类型、术后神经系统或全身并发症发生率与POD 0患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经适当选择和监测下,术后当天出院对于部分脑肿瘤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建立一个由医生、护士、放射科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