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口大学医学院的Akiko Kawano等采取单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评估西洛他唑对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aSAH后DCI与血管痉挛、扩散性去极化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结果发表于2021年8月的《Neurocrit Car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Kawano A, et al. Neurocrit Care. 2021 Oct;35(Suppl 2):91-99. doi: 10.1007/s12028-021-01330-0. Epub 2021 Aug 3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继发迟发性脑缺血(DCI)是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既往临床研究显示,扩散性去极化(SD)现象与aSAH后预后较差存在强相关性。SD的特征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发生强烈的去极化,该现象与大量跨膜离子和水转移相关。有研究显示,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Cilostazol)可减轻aSAH后新发脑梗死和不良预后。近期,日本山口大学医学院的Akiko Kawano等采取单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评估西洛他唑对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aSAH后DCI与血管痉挛、扩散性去极化(SD)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结果发表于2021年8月的《Neurocrit Care》在线。
该单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纳入aSAH发病后第9±2天接受SD监测和DSA检查的患者。通过邻近ECoG通道连续发生的慢电位变化(<0.05hz)识别SD(图1)。经DSA检查获得脑循环时间(CCT),将CCT分为近端CCT和外周CCT,作为微循环障碍的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确定与DCI相关的因素。
图1. 1例aSAH患者的代表性ECoG,每个描记线是单个电极的记录,每个电极均参照一个同侧帽状腱膜下电极。上方5个电极数据显示低通滤波ECoG,其中包含扩散去极化的缓慢电位变化(低通滤波,0.05 Hz)。下方5个电极数据为每个电极的低通(0.5-45 Hz)滤波ECoG,其中反映相应的皮质脑电图抑制扩散。
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有28例有完整数据。28例患者中,19例在aSAH后发生SD,8例(28.5%)继发DCI。多变量分析表明,DSA检查当天,即aSAH发作后的延迟时间点,SD数值与DCI之间有强相关性,而DSA显示的血管痉挛和外周CCT的程度不是DCI的显著性相关因素。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aSAH发病后扩散性去极化与继发迟发性脑缺血之间存在强相关性;SD是DCI的重要治疗靶点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