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2日发布 | 1344阅读
脑血管外科

颅内压监测在重症aSAH患者栓塞术中的应用

颜华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郑锋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Cody L. Nesvick等分析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复查DSA的价值,结果发表于2021年6月的《Neurocrit Car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意大利帕维亚圣马特奥医学中心的Roberto Imberti等评估重症aSAH患者栓塞术中ICP和CPP变化,同时比较ICP早期监测组与晚期监测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Imberti R,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1 Sep 11;S1878-8750(21)01356-5. doi: 10.1016/j.wneu.2021.09.018.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发病后,颅内压(ICP)升高和脑灌注压(CPP)降低可致早期严重的脑损伤。研究表明,WFNS评级IV-V级的重症aSAH患者,大多存在恶性颅内高压,预后差。目前,对重症aSAH患者监测ICP已达成共识,但有关重症aSAH患者早期ICP、CPP监测的研究较少。意大利帕维亚圣马特奥医学中心的Roberto Imberti等评估重症aSAH患者栓塞术中ICP和CPP变化,同时比较ICP早期监测组与晚期监测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研究方法



根据颅内压监测装置植入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aSAH诊断即刻或入院时)、晚期组(栓塞术后)。通过脑室或脑实质内的ICP传感器进行颅内压监测。在栓塞术中,每15分钟记录一次ICP和CPP值。栓塞术后前5天内每小时人工记录ICP和CPP值。颅内压增高指颅内压大于20mmHg,CPP降低指CPP低于60mmHg。当颅内压超过20mmHg至少5分钟时,临床医生进行干预。研究主要观察目标是栓塞术中以及栓塞术后5天内ICP和CPP变化,栓塞术中ICP降低的频率次数及药物使用量,ICP置入后第一天、第三天以及栓塞前后再出血发生率、脑梗死和90天预后。所有患者入院时、入院后5±2天、15±2天行颅脑CT扫描,第一次CT影像用于评估Fisher分级、中线是否移位、有无脑室积血、脑实质血肿和脑积水;第二次和第三次CT影像用于评估有无新发脑梗死。mRS量表评分0-3分(0=完全康复)为预后良好;mRS评分4-6分(6=死亡)为预后不良。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99例aSAH患者,其中ICP监测早期组31例,晚期组68例。从入院到置入ICP传感器的平均时间(±SD),早期组6.4±4.7小时,晚期组12.5±12.4小时(p=0.024)。入院时早期组中23例采用脑室传感器,8例采用脑皮质传感器,但在48小时内,大部分脑实质传感器被脑室传感器取代;最终早期组与晚期组中脑室传感器百分占比分别为94.1%和90.3%。


栓塞开始时,10例(35.7%)患者颅内压超过20mmHg,中位颅内压值为18mmHg(5-60mmHg),6例(24%)患者CPP小于60mmHg,中位CPP为70mmHg(30-101mmHg)。在进行药物降压或脑脊液引流处理过程中,51.6%患者至少经历一次颅内高压和一次CPP降低;35.5%患者至少有2次颅内高压,32.3%患者至少有2次CPP降低。删除栓塞术中收集的数据后,ICP监测早期组术后5天内颅内高压发生率低于ICP监测晚期组(分别为8.8%与12.7%;p<0.05);两组CPP降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8%与7.0%;p=0.19)。


早期组中,24例(77.4%)患者进行一次降低ICP的处理。晚期组中,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神经系统状态评估和CT扫描,对13例(19%)作降低颅内压的治疗。除去栓塞手术时降低颅内压治疗,两组在第1天与第3天降ICP的频率次数和药物降压剂量无显著差异。64.5%早期组和73.5%晚期组的患者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尼莫地平(p=0.36)。栓塞术前,早期组和晚期组均未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栓塞术中,早期组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3例,晚期组5例(p=0.71)。3例栓塞术中再出血的患者,ICP最高值分别为65、70和34mmHg;同期CPP值分别为50、3和46mmHg。早期组患者的WFNS评分较差,但预后较好(趋势检验p=0.036)。栓塞术后早期组再出血者1例,而晚期组4例(p=1)。


80.7%早期组患者与77.9%晚期组患者均有三次CT影像可用。首次CT扫描证实早期组10例(40%)患者存在脑积水,晚期组是21例(39.6%)。早期组中,1例患者使用脑实质内ICP探头,而其余9例行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以及脑室内ICP监测。晚期组21例脑积水患者中,5例EVD治疗,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晚期组76.2%脑积水患者在栓塞术后数小时内行脑脊液引流(p<0.01)。总体上早期组和晚期组的脑积水患病率分别为72.4%和68.7% (p=0.71)。


aSAH发病5天内,早期组5例(20.8%),晚期组22例(43.1%)出现新发脑梗死(p=0.074)。在15天内,早期组患者每天梗死次数为0.092(95% CI,0.064-0.129),晚期组0.200(95% CI,0.167-0.235),早期组梗死次数显著地少于晚期组(p=0.005)。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计算得到的相应IRR=0.23(95% CI, 0.09-0.58)。血管痉挛导致神经功能恶化,在早期和晚期组分别为16.1%和30.9% (p=0.11)。早期组与晚期组在ICU期间癫痫发作频率分别为16.1%与16.2% (p=1)。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早期组7例(22.6%),晚期组11例(16.2%)(p=0.44)。


早期组ICU住院时间(平均±SD)为19.4±12.2天,晚期组为18.9±11.2天(p=0.84)。早期组3例患者90天内死亡,晚期组23例(p=0.012)。预后良好者早期组16例,晚期组15例(p=0.004)。纳入5例栓塞术前行EVD,但未进行ICP监测的患者后,进行再分析表明,早期组的功能恢复好(p=0.013)。两组患者入院时和第三天的PaCO2、PaO2、血糖以及电解质无显著差异。


结论



作者指出,在重症aSAH患者中,ICP和CPP紊乱很常见,即使在栓塞术过程中也是如此。早期颅内压监测不增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在ICP监测下及时有效干预颅内高压可改善临床预后。


1.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