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癫痫协会共患病专业委员会
通信作者:张月华,周东
执笔(按单位拼音和姓氏笔画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韩颖、张月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李荔、孙新宇、于欣);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贾飞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周水珍、王艺);广东省人民医院(翟琼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刘智胜);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黄绍平)
癫痫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组儿童发育早期起病的神经发育障碍,以持续的社会交往障碍和社会交往缺陷、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与重复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2013年5月18日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nualofmentaldisorders-fifthedition,DSM-5)正式提出ASD的概念。ASD包括DSM-4中的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和未区分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癫痫和ASD两种疾病临床表现不同,但是易于共患,症状和诊断在同一个体中共存较为常见[1]。国内外研究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癫痫共患ASD患儿的预后。但是目前的困难在于国内缺乏针对癫痫共患ASD的规范化诊疗,致使很大一部分癫痫共患ASD的患儿错失了最佳诊疗时机。因此,中国抗癫痫协会共患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形成本共识,旨在提高医师、患儿及家属对癫痫共患ASD的诊疗意识,为临床医生规范化诊疗癫痫共患ASD的患儿提供依据。
1 癫痫儿童共患ASD的现状
1.1 流行病学
癫痫和ASD共患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研究表明,5%~37%的癫痫患儿共患ASD[2-3],2.4%~46%的ASD患者共患癫痫[4-5]。女性ASD患儿更易罹患癫痫,ASD患儿男、女性癫痫共患率分别为18.5%和34.5%[6]。癫痫与ASD共患在智力发育障碍儿童中更为常见[7]。
1.2 危害
癫痫共患ASD使病情更为复杂,治疗更为困难,对患者健康造成了更严重的影响,如认知和行为障碍的风险更高,更明显的社交互动损害,预后更差[8,9]。有调查显示癫痫共患ASD目前的诊断有所不足,32%癫痫患儿符合孤独症筛查问卷的孤独症标准,但多数患儿既往未曾被诊断过[10]。癫痫合并ASD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差,ASD合并癫痫患者的总死亡率高于单纯ASD患者的死亡率(6.7‰vs.0.8‰)[11]。
1.3 专家共识意见一
癫痫与ASD共患率高,癫痫患儿容易漏诊ASD的诊断;癫痫共患ASD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2 癫痫儿童共患ASD的机制和危险因素
癫痫和ASD均是病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的疾病,但共患原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癫痫和ASD可能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二者共患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等[12]。
2.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癫痫与ASD的发病中均起重要作用。文献已报道SCN1A、PCDH19、MBD5、SCN2A、CASK、TSC1、TSC2、FMR1、PTEN、CDKL5、FOXG1和MECP2基因突变,既可导致癫痫表型,也可出现ASD表型[7]。研究显示,大部分与ASD相关的基因与癫痫的发生有关,所以很多研究通过探索癫痫和ASD共存的一些遗传性综合征来寻找共同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如Dravet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Rett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唐氏综合征、Angleman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等[12]。
2.2 神经生物因素
杏仁核、海马、左内侧前额叶皮质、右侧眶额叶皮质异常和ASD的社交障碍密切相关,小脑病变是ASD中枢性统合不足的神经病理基础,与ASD的兴趣狭窄和特殊才能相关,大脑额叶成熟延迟导致ASD患儿额叶的局部脑血流明显降低,与ASD的刻板和重复性的行为密切相关,而这些脑区的异常与癫痫发作密切相关[13-15]。研究发现部分神经递质(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的异常与癫痫共患ASD密切相关[16]。
2.3 环境因素
过敏、环境和/或压力触发导致的肥大细胞活化可能导致局灶性血脑屏障的破坏和神经炎症的发生,从而导致ASD患儿癫痫的发生[17]。
2.4 其他因素
如围生期不利因素、性别等。母孕期病毒感染可能与两种障碍共患相关;较低的母亲妊娠年龄、较低的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与ASD共患癫痫相关,这种关联在智力障碍,尤其是女性智力障碍者中更加明显[1]。有学者提出女性ASD患儿更易罹患智力障碍,共患癫痫风险增加[1]。
3 癫痫共患ASD的特点
3.1 癫痫共患ASD的癫痫特点
癫痫共患ASD与未共患ASD相比,共患ASD组出现首次癫痫发作的平均年龄更早(21.3个月vs.55.5个月)[10];ASD患儿共患癫痫的发病年龄可从婴儿期到成人期,但更多地起病于5岁之前和10岁之后,呈双峰年龄分布,存在学龄前和青春期两个起病高峰,分别为3.2岁和16.7岁[18];与未共患ASD的癫痫患儿相比,共患ASD的癫痫特征表现为:局灶性发作多见、难治性癫痫发生率高、精神发育迟滞、运动发育问题和行为症状更多见[1];有更多睡眠问题,包括醒后难以继续入睡和早醒[10]。
3.2 癫痫共患ASD的ASD特点
与未共患癫痫的ASD患儿相比,共患癫痫的ASD特征表现为:智力发育障碍更为常见、低功能的ASD发病率高、发育倒退更为常见,ASD的治疗更为困难[1]。ASD的临床表现可参考本共识4.1ASD的识别标记。
3.3 专家共识意见二
ASD在癫痫患儿中共患率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使治疗更为复杂。建议尽早采用多重措施以降低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I级推荐,A级证据)。
4 癫痫共患ASD的识别和筛查
4.1 ASD的识别标记
ASD早期(2岁或2岁前)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如下,简称“五不”行为[19]:
①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②不(少)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
③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④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⑤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
随着年龄增长,患儿会出现ASD如下的临床表现:
①交流障碍:表现为缺乏互动性目光对视,“目中无人”。独自嬉玩,不合作。通常不怕陌生人。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或不适当的肢体接触。缺乏恰当的肢体语言,例如:点头、摇头。极少微笑、难相处/不听指挥。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
②刻板行为:种类繁多,各个不同时期表现不一。重复动作(如:拍手、转圈、摇晃、开关);刻板固守(如:玩具、睡眠、仪式感);重复刻板语言(如:反复问“为什么呢”);对某些物件或事情的不寻常兴趣(如: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某一首歌)。
③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人称代词分不清,自言自语、大哭大笑、尖叫,缺乏交流意义或互动性的语言;广告式语言;不会说话或说话延迟。
④感觉异常:表现为听知觉敏感,喜爱某些声音,对另一些声音特别恐惧。
⑤触觉异常:表现在对物件的好恶。
⑥痛觉异常:多不怕痛、自伤。
⑦视觉异常:对特别图像的喜好或厌恶、喜欢斜视。
⑧本体觉异常:喜欢坐车、坐电梯、喜旋转。
⑨智力:约70%左右的ASD患儿智力低于正常同龄儿。
⑩其他表现:违拗、攻击、自伤、冲动、固执、激动等行为多见自理能力差;注意力缺陷较为明显;癫痫、焦虑障碍等神经、精神共患病发病率高。
4.2 评估量表
目前尚无针对癫痫共患ASD的特异性评估量表,ASD筛查评估量表主要包括: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behaviorchecklist,ABC)、改良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odifiedchecklistforautismintoddlers,M-CHAT)、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问卷(Autismspectrumscreeningquestionnaire,ASSQ)、克氏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Clancyautismbehaviorscale,CABS),见表1;诊断量表包括: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diagnosticinterviewrevised,ADI-R)、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utismdiagnosticobservationschedule,ADO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autismratingscale,CARS)等[20],见表2。
4.3 专家共识意见三
癫痫患儿如果存在ASD的相关症状,应尽早进行筛查/评估和诊断。癫痫共患ASD的基础上共患第3种疾病的情况很多,诊断时注意共患病诊断的完整性。对于不属于儿童神经科诊疗范围的疾病,建议转诊至专科门诊。
5 癫痫儿童共患ASD的诊断
5.1 癫痫的诊断
癫痫的诊断参考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2017年提出的癫痫和癫痫发作分类[21],详见附录1、2。
5.2 ASD的诊断
ASD的诊断参照DSM-5诊断标准[22],详见附录3。
5.3 专家共识意见四
当患儿以癫痫就诊时,应常规问及ASD的病史和表现,做必要的ASD相关评估;当患儿以ASD表现来就诊时,应常规问及癫痫的病史和表现,必要时进行脑电图监测,对共患的癫痫及ASD做出正确诊断[1]。
6 癫痫儿童共患ASD的治疗
6.1 癫痫儿童共患ASD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对于癫痫共患ASD患儿,在选择抗癫痫药物(AEDs)时首先应考虑对癫痫发作的控制,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类型选择AEDs,包括丙戊酸、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卡马西平等。选择治疗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药物对智力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丙戊酸、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AEDs能够在治疗癫痫的同时,改善ASD相关症状[23]。国外文献显示,丙戊酸作为经典的广谱AEDs,是治疗癫痫共患ASD最常用的AEDs[23-24]。
其次,选择AEDs应兼顾到患儿本身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等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例如,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有助于稳定患儿情绪,对患儿的交流、注意、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更小[25]。有研究显示,部分AEDs如苯妥英钠、氯硝西泮、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等可能加重患儿睡眠、交流、行为、注意力和情绪问题[25];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可能引起持续性的认知和行为恶化[26]。治疗时应予以关注。
6.2 癫痫共患ASD儿童孤独症治疗干预原则
目前孤独症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专科治疗以综合干预为主,不推荐单独的药物干预[26]。应遵循如下干预原则:①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②制定系统化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③依据干预效果随时调整教育训练方案[19]。
6.3 专家共识意见五
癫痫共患ASD患儿的癫痫治疗首先考虑药物对癫痫发作的控制疗效,可依据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选择药物,此外兼顾患儿情绪、行为和认知等表现和药物不良反应。癫痫共患ASD患儿的孤独症的治疗以综合干预为主,建议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附录 1 癫痫的诊断步骤
附录 2 癫痫发作分类
附录 3 儿童癫痫共患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DSM-5 诊断标准)
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需满足以下 A 至 E 的五个标准,其中 A 和 B 阐明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
A. 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① 社交与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例如,异常的社交行为模式、无法进行正常的你来我往的对话,到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会交往;
② 社会交往中非言语的交流行为的缺陷,例如,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之间缺乏协调,到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异常、理解和使用手势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交流;
③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例如,难以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调整行为,到难以一起玩假想性游戏、难以交朋友,再到对同龄人没有兴趣;
B. 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的至少两项(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① 动作、对物体的使用、或说话有刻板或重复的行为(比如:刻板的简单动作,排列玩具或是翻东西,仿说,异常的用词等);
② 坚持同样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或者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有仪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变就造成极度难受、难以从做一件事过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维方式、仪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条路或吃同样的食物);
③ 非常局限的、执着的兴趣,且其强度或专注对象异乎寻常(比如,对不寻常的物品的强烈的依恋或专注、过分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④ 对感官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过低、或对环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寻常的兴趣(比如:对疼痛或温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声音或质地、过度地嗅或触摸物体、对光亮或运动有视觉上的痴迷)。
C. 这些症状一定是在发育早期就有显示(但是可能直到其社交需求超过了其有限的能力时才完全显示,也可能被后期学习到的技巧所掩盖)。
D. 这些症状带来了在社交、职业、或目前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临床上显著的障碍。
E. 这些症状不能用智力发育缺陷或整体发育迟缓(globe developmental delay)更好地解释。智力缺陷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疾病常常并发,只有当其社会交流水平低于其整体发育水平时,才同时给出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两个诊断。
附件 中国抗癫痫协会共患病专业委员会
主委: 2 名
周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
于欣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科
顾问:4 名
李世绰 中国抗癫痫协会
洪震 中国抗癫痫协会
蔡焯基 安定医院 精神科
吉中孚 回龙观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委员:11 名
丁美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张月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儿科
周水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神经科
孙红斌 四川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林卫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王刚 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王薇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王小姗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徐一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赵靖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精神科
孙新宇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科
秘书:1 名
李劲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
委员:56 名
蔡丽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科
陈葵 北京友谊医院 神经内科
陈倩 首都儿科研究所 神经内科
陈涛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陈阳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陈子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丁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神经内科
冯永平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老年科
郭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韩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儿科
贺建华 北京安贞医院 精神卫生科
候梅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神经康复科
胡永东 北京朝阳医院 临床心理科
黄华品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神经内科
黄绍平 西安交大二附院 儿科
康传媛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科
况利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李荔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科
李其富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李晓裔 贵州省人民医院 神经电生理
连亚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刘洁 四川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刘永红 陕西西京医院 神经内科
刘智胜 武汉市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马现仓 西安交大一附院 心身科
潘集阳 广州华侨医院 精神心理科
潘松青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科
宋凡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宋毅军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神经内科
宋治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神经内科
孙伯民 上海瑞金医院 功能神外
孙美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王爱华 山东千佛山医院 神经内科
王长明 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王惠玲 湖北省人民医院 精神科
王群 北京天坛医院 癫痫科
王天成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癫痫科
王维平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王湘庆 解放军总医院 神经内科
邬素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肖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康复科
徐惠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徐江涛 乌鲁木齐兰州军区总医院 神经内科
姚丽芬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尹飞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神经内科
虞培敏 上海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袁勇贵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翟琼香 广东省人民医院 儿科
张晖 包头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张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理卫生中心
张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张庆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神经内科
张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神科
钟建民 江西省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周农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周新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