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6日发布 | 1362阅读
功能-颅神经疾患

迂曲椎动脉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手术一例

刁玉领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达人收藏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61岁,患者因“右侧面部间断抽搐发作2年余,右下颌间断电击样疼痛2月余”为主诉入院;查体:右侧睑裂变小。

术前影像

术前阅片考虑责任血管为右侧迂曲椎动脉,同时压迫面神经及三叉神经。

手术方案


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均为右侧,常规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开颅。


当责任血管较粗大时,常规的垫棉垫开的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可考虑“多点架桥法”或“生物胶悬吊法”,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择。


术中常规电生理检测。

手术开始前电生理


手术开始前最小2mA刺激可引出AMR波。


手术经过


术中证实我们对影像结果的判断,迂曲的椎动脉同时压迫面神经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受压变形,三叉神经被压向天幕呈薄片状,尝试多点推开椎动脉,但对面神经仍有向后压迫,无法实施“多点架桥”,故选择“生物胶悬吊”。

具体详细过程参见手术视频。

迂曲的椎动脉压迫面神经,面神经受压变形。

迂曲的椎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推开椎动脉可见三叉神经被压向天幕呈薄片状。

于三叉神经与椎动脉之间临时置入明胶海棉,使椎动脉远离三叉神经,再于椎动脉与脑干之间置入明胶海绵,使椎动脉远离面神经及脑干,使椎动脉临时固定。

进一步应用生物胶将椎动脉悬吊固定。

术毕电生理


术毕50mA刺激未引出AMR波。


术后患者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术后8天拆线后出院,进一步随访中。


感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文科教授对本病例的指导。感谢电生理监测赵锦丽老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