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病史
女性,60岁。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六小时入院
体格检查:GcS 13分,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
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
治疗方案,双微导管栓塞
工作角度造影看,动脉瘤整体像一个抬头向外张望的“小花猫”,瘤体极不规则,“小花猫”的头部就是动脉瘤本次出血的破口-子瘤。这种动脉瘤治疗的难度主要在于子瘤的栓塞,由于血管角度的原因,很难将微导管头端超选至子瘤位置。如果滞留不能够有效的填塞,那么动脉瘤还将有再次出血的风险。
根据动脉瘤的形态,我们采取了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栓塞。其中一根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体的上部,尽量接近子瘤,另外一根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瘤体的中下部。首先,用中下部的微导管填塞一枚弹簧圈,起支撑作用,然后用上方的微导管填塞弹簧圈,两个弹簧圈被挤入到子广海瘤当中,起到堵塞子瘤的效果。然后两根微导管交替填塞弹簧圈。
最后选择小圈封堵动脉瘤的瘤颈。可以看到,两根微导管头端都已退岀至动脉瘤瘤颈处。在封堵动脉瘤广海瘤颈时,弹簧圈尾端容易疝入载瘤动脉内,需要随时调整微导管的张力和填塞的方向。
弹簧圈解脱撤除微导管以后,可以看到动脉瘤瘤颈封堵比较满意,弹簧圈稳定。
复查血管造影提示,动脉瘤的瘤体和子瘤不再显影,瘤颈封堵满意。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弹簧圈袢突入到载瘤动脉内,动态造影并没有看到此袢随着血流冲击的波动,应当是角度的关系,还在动脉瘤瘤颈处。
小结
双微导管技术是一种比较常用,而且比较实用的动脉瘤栓塞技术。通常可以用在宽颈或者相对宽颈的动脉瘤上,尤其是在不能使用支架治疗时,或者急性出血的动脉瘤,还需要进行外引流手术或者开颅手术时。
该技术的应用主要要点在于两根微管塑形超选,在填塞过程中两根微导管的配合。有时采用一根为导管填塞成蓝保持稳定,另外一根微导管进行填塞;有时需要两根微导管交替填塞。在伴有滞子瘤时,一般需要将其中一根微导管超选至子瘤,首先进行子瘤的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