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女性,蛛血,H-H分级3级。
CTA示:牛型弓。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从后交通动脉起始段发出,没有累及颈内动脉。结合CT平扫,出血在鞍上池左份比较厚,结合动脉瘤有子瘤,考虑为破裂囊。双侧P1段没有显影,考虑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造影证实与CTA诊断结果一致。患者的确是胚胎大脑后动脉,左侧后交通必须保住。
手术预案1:EP支架神龙摆尾。
手术预案2:Leobaby支架辅助,Leobaby支架放在后交通里,支架尾端放在定位于后交通起始部,突出一点都颈内动脉应该也问题不大。
手术预案3:微导丝或者微导管辅助,单纯栓塞。
手术开始:8F Guilding+6F115Navien建立通路。
工作位:LAO33°/0°
上去遭遇滑铁卢,微导丝进入后交通很容易,但是走不远,微导管跟不进去,总是往颈内疝。想了多重办法,微导丝在塑形,微导管塑猪尾,上了将近1个小时也没有成功。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发现微导丝超选破裂囊很容易。
改变手术策略:使用双微导管,一个微导管塑S形状超选破裂囊,另一跟送入瘤颈以期待在填塞破裂囊时候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也算幸运,S型微导管塑形两次,顺利把管头朝向了子瘤,在上第二根微导管时候,由于相互作用,使的第一根微导管的位置更好了。
首枚成蓝圈:1.5*2,cosmos圈。
第二枚:1*1。
填塞中,微导管一直指向破裂囊,很稳定,也说明微导管塑形很到位,同时第二枚微导管也起到了稳定第一根微导管的作用。
多角度造影破裂囊不显影,已经解决出血风险,先保命,患者也是获益的,瘤颈的残留看复查结果是否二期治疗。
计划赶不上变化,实际手术情况是这个样子!
正侧位造影结束手术。术后患者出现右侧肢体偏瘫症状,考虑出血量大脑血管痉挛引起,给予腰大池及3H疗法,右侧肢体偏瘫症状消失,目前意识清楚,精神可,每天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250ml,头痛症状消失。查体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体会:
1.戴教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术者的手术经验还是缺乏,期望在日后工作中通过认真钻研,能够得其法,尽其能,善其事,为患者造福。
2.手术不完美,没有按照预订的手术方案进行,但术中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策略,解决了出血风险,使患者获益,我对自己也是肯定的。
3.继续加油。
路路,男,中共党员。1984年02月出生,副主任医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第三党支部书记。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脑血管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