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7日发布 | 1213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

冬雷脑科盖延廷主任团队: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前交通大型破裂动脉瘤

盖延廷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简要病史

中年女性63岁,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3小时入院,头颅CT提示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查体,gcs 14分,嗜睡,颈项略硬,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毫米,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对称。

既往高血压病史十年,无糖尿病病史,无高血脂病史。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正位片和侧位片,可见前交通部位大型动脉瘤,动脉瘤颈显示不清楚,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向双侧a2段供血。

左侧颈内动脉三维旋转造影可见动脉瘤位于前交通部位,累及双侧A2,形态呈长条分叶,顶端可见小子瘤。并可看到双侧a2近端血管痉挛表现

三维重建可见动脉瘤呈葫芦状,动脉瘤瘤颈累及双侧A2,没有满意的工作角度能充分展示动脉瘤瘤颈以及和双侧A2和A1的关系。

工作角度造影可以看到动脉瘤瘤体展示比较清楚,左侧A1全程清晰可见,隐约可以看到双侧A2的开口

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其中一根为导管头端塑成S形,指向瘤体的上部,另外一根微导管塑成C形,指向瘤体的下端,同时,两根味道管经过留颈部,可以起到对瘤颈以及双侧A2的部分保护作用。弹簧圈填塞过程中应反复造影,确保双测A2血流通畅。

术后三维旋转造影可以看到动脉瘤不显影,双侧A2血流通畅,达到预期手术效果。

术后正侧位造影可见,动脉瘤内弹簧圈致密填塞,动脉瘤栓塞满意。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适用于颅内各种类型的宽颈、分叶状形态、不规则型动脉瘤。尤其是在急性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在不适合应用支架辅助治疗时,双微导管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微导管头端的塑形,将两根微导管头端超选至动脉瘤的不同的部位,分别填塞弹簧圈,二者相互缠绕,相互支撑,达到致密填塞动脉瘤和动脉瘤瘤颈重建俢复的效果。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