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9月,女幼儿,呕吐10天,一直“胃肠炎”处理,后经当地神经外科医生给予头颅CT检查确诊后颅窝小脑半球巨大占位合并脑积水,室旁水肿,急诊入院,意识模糊,当天急诊带航下行V-P分流术,术后第一天孩子清醒,应答正确。完善头颅MRI及增强检查,确诊CPA区巨大占位突入到四脑室,包绕脑干腹侧及颅神经及基底动脉等。
分流术后5天行远外侧入路切除肿瘤。显微镜时间3.5小时,术中输血1单位(术前检测血常规9g,切完肿瘤检测血常规7g),完整切除肿瘤,后组颅神经、面听及三叉神经和肿瘤有完整蛛网边界,神经保护好,面听神经空残留肿瘤抠出。术中电生理检测基础电位没有变化。
采取远外侧入路
固定头部
术前导航定位
切除肿瘤(部分)
面听神经和肿瘤分离
后组颅神经和肿瘤分离
自神经和血管间隙摘除残余肿瘤
抠出面听神经孔的残余肿瘤
肿瘤切除后看到的面听和三叉神经及后组颅神经
术后第一天复查头颅CT,术前干净,脑干复位,四脑室形态可。
术后带管转picu,术后第一天复查ct,拔除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第二天转回神经外科监护室,吃奶可,有面瘫。
颅内室管膜瘤:最常位于颅后窝,与第四脑室相通
发病年龄:高峰在儿童期早期,诊断时的中位年龄是5岁。
病理分型:Ⅰ级,Ⅱ级和间变性室管膜瘤(Ⅲ级)
临床表现:大多数颅后窝的患者可因梗阻性脑积水和小脑占位效应而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眩晕和视乳头水肿,后组颅神经也常受累。
确诊:需要组织学病理证实,但术前可结合脑MRI特征、肿瘤位置和患者年龄而疑诊室管膜瘤
颅内室管膜瘤:是侵袭性原发性脑肿瘤,可能播散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因为早期治疗较复杂,所以应尽量将患者转至高度专业化的医疗中心。小儿神经外科团队是首选。
治疗手术原则:手术全切是最重要的,且第一次手术。尽量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目前国内外有部分术者提倡宁可牺牲一部分功能下也要全切肿瘤。实际操作中由于脑干受累或肿瘤邻近其他重要结构,全切不一定可行。
治疗化疗原则:间变室管膜瘤:本身肿瘤对化疗不敏感,对于全切的1-3岁患儿可在术后采用化疗来代替立即放疗,以避免放疗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目前我们中心采取化疗,需要后续总结经验。
治疗放疗原则:目前公认的时间3岁以后。
治疗化疗原则:
Ⅰ级全切随诊有无复发即可不需要放化疗;
Ⅱ级可以化疗加放疗,也可观察随诊;
间变性室管膜瘤(Ⅲ级):本身肿瘤对化疗不敏感,对于全切的1-3岁患儿可在术后采用化疗来代替立即放疗,以避免放疗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目前我们中心采取化疗,等待患儿到三岁在放疗,需要后续总结经验。
治疗放疗原则:目前公认的时间3岁以后。一部分患儿质子治疗也有获益的。
注意⚠️:即使接受最大程度的治疗,颅内室管膜瘤的复发风险仍较高,长期生存率较低。原位复发后评估后如能手术切除首先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