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发布 | 2120阅读

9岁儿童经筛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视频)

孙国庆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达人收藏

病例特点:

1.9岁儿童
2.外伤后即刻完全失明。
3.合并脑挫裂伤,多发颅底骨折,多发四肢骨折及锁骨骨折。
4.入院时贫血,休克,神志清,左眼完全失明,无光感,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5.颅底CT示视神经管内侧及眶内侧壁骨折。
手术指征:病人左眼完全失明,激素冲击治疗3天无效,具备手术指征。


手术时机选择:完全失明病人7天内手术,最好3天内手术。如果病人有效视力差,可放宽至7天后,但一般不超过4周,但也有报道超4周后视神经减压取得良好效果病人。


手术方式:多选择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如骨质位于视神经管外侧壁并嵌入视神经管可以选择开颅视神经管减压术。但有无骨折不做为是否需要手术的指征,无骨折也可以积极手术。


减压范围:从视神经颅口至视神经眶口,包括眶尖内侧壁骨质,视神经管270度减压,包括视神经管的内侧壁、上壁及下壁。


视神经鞘是否需要切开减压:目前存在争议,有报道说切开与否对病人视力恢复无统计学意义。但切开视神经鞘会面临脑脊液漏的风险。


儿童经鼻视神经减压难点;

1.儿童鼻孔小,单鼻孔操作困难。

2.颅底多发骨折,眶内侧壁骨折,筛窦骨折积血,结构异常复杂,容易迷路。

3.病儿太小,颅底蝶窦没有充分气化,术中见颈内动脉隆起及视神经管隆起不可见,周围的解剖结构难以像成年人那样去辨别,如果出现颈内动脉和静脉窦损伤,后果极为严重。


本例病人经验:

1.
沿眶尖部寻找视神经管,先行眶内侧壁减压,显露出眶尖部,再沿其寻找视神经管。
2.
术中超声多普勒定位颈内动脉,有助于解剖结构的辨认,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3.
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4.
视神经管磨除时要多冲水,减少视神经继发性热损伤
5.
视神经管下壁视柱区根据情况磨除,不要强行全部磨除。
6.
术后蝶窦腔内止血纱布填塞,筛窦区明胶海绵填塞,防止出血,不使用碘仿纱布条,防止压迫减压术。


手术视频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