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5日发布 | 1583阅读
脑肿瘤-神经鞘瘤

电生理监测下左侧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梅其勇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达人收藏

男性,58岁,因"进行性听力下降5年余"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左耳听力下降,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外院磁共振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


磁共振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左侧内听道扩大,肿瘤最大径4.3cm,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可见不规则强化。脑干及第四脑室受压。

冠状位可见肿瘤自内听道内发出,结合病史及影像学特点,诊断考虑左侧听神经瘤(前庭神经鞘瘤)。

矢状位提示肿瘤上极靠近麦氏囊,脑干被推挤移位。

术前分析与思考

1、诊断考虑左侧大型听神经瘤,内部信号不均匀,脑干及周围脑组织受压,占位效应明显,手术指征明确;

2、手术原则是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肿瘤;

3、手术采取侧俯卧位,经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仪器保护面神经;

4、仔细分析T2WI,可见肿瘤推挤脑干,但脑干未见明显水肿,提示脑干表面的软膜结构存在,术中应耐心争取全切肿瘤。

手术策略与手术技巧

1、肿瘤的切除顺序: 不同的专家有自己习惯的手术方式,有专家主张首先磨开内听道后壁,首先解除面神经的卡压。我们这例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加上病人年龄不大,脑组织饱满,故而先采取瘤内减压;

2、对瘤周膜性结构的识别与保护: 保护好肿瘤周围的"纤维膜"(在Yasargil教授的著作中,也有认为是蛛网膜的,不同学者有争议),既有利于保护面神经及脑干功能,同时又利于肿瘤全切。

这是在囊内分块切除肿瘤。

肿瘤体积减小后磨除内听道后壁。

切除肿瘤的下极,注意保护好后组颅神经功能。

切除内听道内的肿瘤,注意观察及监测面神经。

肿瘤上极切除后,可见麦氏囊及岩静脉。

术毕患者神志清楚,言语确切,GCS 15分,左眼闭合轻度不全,示齿鼓腮有力,发音无声嘶,无饮水呛咳,余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术后CT提示术区无出血,内听道后壁磨除充分。

术后48小时复查头颅磁共振,提示肿瘤切除满意,脑干及周围结构未见挫伤,术后5天患者出院回家。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