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患者,53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5小时”于2020-08-31 12:50入院。
现病史:起病无诱因,突发右侧无力,持物不稳,无法站立,伴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左侧视物模糊,无头颈疼痛、无眩晕耳鸣、无恶心呕吐。入院急诊时症状开始缓解。
既往史: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无心脏病史等。
入院后体查:血压138/80mmHg、心率72次/分;神清,言语流利切题、双瞳孔均正常,左侧鼻唇沟变浅,颈软,心肺腹(-),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均5级,感觉正常,病理征未引出。NIHSS评分:0分。
入院辅助检查:头颅CT未发现明显异常。总胆红素26.1umol/L、直接胆红素7.9umol/L、间接胆红素18.2umol/L;尿酸 473umol/L;其它无异常。
入院诊断: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高尿酸血症 3 高胆红素血症。
入院CT: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予:抗聚、改善循环、清自由基、营养神经、补液治疗。拟进一步头颈CTA检查。
17:00再次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视物模糊、口齿不清。体查:神志清楚、精神倦、口角左歪、右侧上肢肌力3级、下肢4级。NIHSS评9分。
静脉溶栓、桥接介入。
造影所见:左侧C1中远段长程不规则狭窄,呈串珠样、环状改变,可见造影剂假腔内滞留。考虑动脉夹层。
右侧颈内动脉管腔通畅、大小及形态正常,未发现狭窄或分层。未见向对侧代偿。
左侧后循环无明显向前代偿。
血管内治疗:stryker0.014微导丝;SELECT plus 2.3F支架导管;Enterprise 4.5*37mm支架。
术毕台上醒后患者症状消失,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
术后双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波立维片75mg qd。
症状完全恢复,2020-09-05办理出院。
2020-09-09 22:30 (出院4天后)患者再次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20分钟”入院。
现病史:无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不能抬举及持物,右下肢站立不稳,持续约10秒症状缓解。无意识障碍、无头颈部疼痛、无失语、无眩晕黑蒙等。
体查:神志清楚、精神良好、双侧瞳孔正常、鼻唇沟无变浅、鼓颊无漏气、额纹对称、四肢肌张力及肌力正常,步态健稳。
当晚头颅CT无异常发现。
2020-9-10 早DSA造影复查。
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C1近端(分叉上约6mm)始全程管腔不规则狭窄,呈"线样征"
大脑中及分支模糊缓慢显影,大脑前动脉未见显影。考虑右侧颈内动脉短期内亦出现动脉夹层。
左侧颈内动脉原夹层段支架术后修复良好。颅内向对侧部分代偿。
双侧后循环亦见部分代偿。
继续“双抗”治疗。
2020-09-11头颅MR:左侧半卵圆中心、侧室旁少许腔梗,无其他特殊。
患者双侧夹层先后短期内演变的病因:已排除外伤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遗传史。
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或非感染性动脉炎? 肌纤维发育不良性?双侧椎动脉是否存在夹层风险??
行风湿八项、抗核抗体谱12项、术前感染8项、凝血功能、心血管彩超等,除血沉(24mm/h)及C反应蛋白(38.6mg/l)略高,其它无特殊临床意义。
2020-09-14 患者症状两次发作,均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站立不稳。持续数10秒后缓解。考虑为:左侧前循环代偿被盗血诱发症状。
2020-09-15在家属同意下血管内治疗。
1 右侧颈内夹层较5天前仍在进展。
2 左侧颈内夹层术后修复进一步满意。
探查真腔,植入6/6 40mm颈动脉支架。展开不良,考虑壁内厚层血肿。PTA5*20mm球囊后扩。
球扩后见好转,支架远端仍见闭塞。
叠瓦式植入AB支架6*30mm。仍受约束。
继续向上叠放EZ4.5*30支架,再用PTA3*20mm球囊分段后扩。
远端存在明显“束腰”,该处置入EZ4.5*20mm
血管基本开通,仍有节段性造影剂充盈缺损。
缓推罂粟碱30mg+NS20ml后明显规则光滑。
术后患者症状未见发作,5天后出院,继续双抗。
术后3月复查CTA。
术后3月复查CT。
术者体会及思考:
1 临床上双侧自发夹层且在短期(10天内)从无到有较快演变确属少见。
2 其病因可有多种,如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或非感染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性等.... 事实上临床更多的病例原因不能明确。
3 目前有推荐颈内动脉夹层形成急性期,可抗板或抗凝(肝素)治疗,缺血事件再发再考虑血管内治疗。但是,如果当就诊己存在明确的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或表现反复发作,或障碍不明显但病变存在进展,及时手术是必要的。
4 抗凝治疗是否存在壁内血肿扩大而恶化病情的风险?
5 类似此类病例后循环是否亦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