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发布 | 530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经验分享

李天晓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作者:李天晓,李立,段光明,邵秋季,朱良付,张广林,吴立恒

患者临床资料情况如下:

典型病例回顾

病例一


患者,男,63岁,双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植入Tubridge®5.0mm*30mm(右侧)、Tubridge®4.5mm*30mm(左侧),贴壁良好,效果满意。

右侧:

左侧:

病例二


患者,女,60岁,长节段梭型动脉瘤,植入Tubridge®4.0mm*45mm,从造影到结束射线照射时间不到10分钟,效果满意,期待长期随访结果。

经验分享!

适应证


截止目前,我中心使用Tubridge®所治疗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C2-C7段,对于多发性串联动脉瘤、长节段梭型动脉瘤、大/巨大型动脉瘤等使用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治疗手术难度大、复发率高、高占位效应等问题。

支架选择


直径的选择:

对于Tubridge®这类高金属覆盖率支架,选择合适型号很重要,支架直径越接近血管真实直径,打开越容易,贴壁也会越好。Tubridge®支架的膨胀范围是0.5mm,表明Tubridge®支架在标定直径±0.5mm的血管内均能达到良好的贴壁和血流导向作用。一般以载瘤动脉较粗的近端直径作为选择标准,可以选择能很好覆盖近端血管的略小直径型号的支架。


长度的选择:

一般来讲,Tubridge®支架放置后要保证两端至少6mm以上的锚定,但是根据实际经验、血管迂曲程度、瘤颈大小等综合判断,两端保证有10mm的锚定的话会相对比较安全。特别是瘤颈处很宽时,支架在瘤颈处充分展开后,很可能导致远端支架的缩短,因此更要保证远端的锚定长度。总长度的选择要根据远端锚定段支架长度+近端锚定段支架长度+瘤颈段支架长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瘤颈很宽的动脉瘤或梭形动脉瘤等,计算瘤颈长度时,需要注意的是支架在瘤颈处充分打开时会明显缩短,瘤颈段支架长度要是实际瘤颈长度的1.5倍,这样长度的支架会相对安全。对于早期使用Tubridge®支架的术者,建议宁长勿短。

Tubridge®的型号更加丰富,直径范围(2.5mm-6.5mm),长度范围(10mm-45mm),临床选择使用时可选择性更强。

操作注意事项

1.微导管的位置尽量要远,保证在动脉瘤远端,支架有足够的调整空间。

2.Tubridge®支架头端为自膨性打开,更易于操作。但仍然推荐远端释放而不是原位释放,这样支架调整的机会更多。

3.支架近端释放时,以回撤微导管为主,推送支架为辅,保证导管行走在血管中轴线上或拐弯处小弯侧,接近尾端,释放部分张力,支架会自动弹开。

4.需要辅助弹簧圈栓塞时,建议先放支架后填圈。这样可以有利于观察瘤颈处支架贴壁情况,也能够防止弹簧圈释放后瘤颈处支架打开不充分的问题,因为Tubridge®支架总体较软。

5.支架释放后,暂不将导丝和导管撤出,保证支架完全打开贴壁良好后,方可撤出。必要时用微导丝按摩或球囊扩张。

6.一定要多工作角度的观察支架的打开和贴壁情况。术后10%造影剂浓度注射的CT有助于评价支架贴壁情况。

展望

血流导向装置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新的利器,不仅对难治性或高复发性动脉瘤有了革命性的效果,对普通动脉瘤也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风险,其临床适应症会越来越广。从目前应用的结果看,国产的Tubridge®支架显示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很低,期待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