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冯某,男性,53岁。患者以发作性右侧下肢无力,言语欠流利7小时。于5月30号下午14:00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四病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心脏射频消融术后。既往发生过脑梗死,无明显后遗症。
查体患者肌力及及张力正常。病理反应征阴性。
患者第二天下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加重,右侧肢体肌力四级+。NIHSS评分1分。

急诊完成头部磁共振检查发现左侧大脑新发脑梗死灶,MRA其实左颈内动脉远端闭塞。
神经内科张宏伟主任会诊建议患者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及必要的介入治疗。患者家属签字拒绝。

患者6月2日中午出现小便失禁,言语不利加重,右侧肢体肌力进行性下降,右侧肌力3_4级。
神经内科四区康宪政主治医师经我科室会诊后,将患者转入介入科病区。

转入介入科后,当天下午立即行头部CTP检查。
放射科韩超主任在图像出来的第一时间就电话通知了笔者,左侧大脑半球处于大面积低灌注状态,与核心梗死区对比差异大,可能存在大片的缺血半暗带。紧急介入治疗受益可能比较大。

经科内会诊,朱培欣主任认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导致左侧大脑半球处于低灌注,且代偿血流量不足。患者短期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风险较高,建议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

距离发病时间已经3天,如何权衡急诊手术及择期手术的风险,评价血管开通所能带来的益处,以及梗死灶的再灌注损伤的风险,确实是一个挑战性难题。
并请神经内科郑文权主任会诊,权衡利弊,并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家属同意接受介入治疗。

当天晚上急诊介入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眼动脉以远未见显影。

右侧颈内动脉近端局限性重度狭窄,经对侧前循环和后循环代偿血管均建立不足。
全脑血管造影完成后,再次与患者家属沟通,充分告知手术受益和潜在的风险。

然后使用微导丝机械开通闭塞段,使用取栓支架尝试2次拉取血栓,取出少量血栓粒,考虑局部斑块导致的重度狭窄。然后使用直径为3.5mm的球囊对狭窄段进行扩张,扩张后左侧大脑半球恢复血流,并经过前交通向右侧大脑前动脉供血。

患者术后第5天出院,肢体肌力完全恢复,右手精细动作欠佳。建议患者限期行右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


笔者按:该患者去年因脑缺血发作曾经找过笔者会诊,当时建议患者积极接受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近期接受射频消融术为由拒绝。本次入院后因早期症状轻再次拒绝接受治疗,等待症状加重后,才不得已接受了介入治疗。术后出现了再灌注损伤:局部小出血灶,万幸的是量比较小。最后平安出院,没有明显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