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 68岁;
主诉:右侧下颌角、咽喉部疼痛30年,右侧眼角、嘴角跳动1年;
现病史:30年前患者出现右侧下颌角疼痛,间断性,数分钟后缓解,一直未在意。近年来疼痛加重,频次增加,每次持续时间增加,疼痛逐渐向右侧咽喉部进展,口服卡马西平片可缓解。1年前患者出现右侧眼角和嘴角的不自主跳动,无规律,近几月来跳动频次逐渐增加。
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收缩压达180mmHg,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左右。否认其他病史。
入院查体:T:36.5 ℃ P:60次/分 R:20 次/分 BP: 143/90mmHg。神清语利,肢体活动自如。可见右侧眼睑跳动、嘴角抽动。
咽部丁卡因喷涂试验:阳性(能够良好缓解咽喉部和下颌角处疼痛)


面神经、后组颅神经成像提示:右侧PICA压迫右侧舌咽神经;右侧AICA疑似压迫面神经REZ
病例回顾:患者30年来疼痛范围在右侧下颌角和咽喉部,咽部丁卡因喷涂试验:阳性(能够良好缓解咽喉部和下颌角处疼痛),口服卡马西平片,疼痛可以缓解;右侧眼睑跳动、嘴角抽动。
诊疗经过:上述症状经典,磁共振颅神经原始成像可见“血管压迫”征象——右侧PICA压迫右侧舌咽神经;右侧AICA疑似压迫面神经REZ
诊断可以总结为:1、右侧舌咽神经痛;2、右侧面肌痉挛
患者两个诊断为同一侧,都属于MVD范畴,可以采用“极微创”策略,用“burr hole 入路”显微镜下行Ⅶ、Ⅸ神经的减压手术。
手术视频

左侧卧位,右侧乙状窦后发迹缘标记切口线,长约3.0cm

切开枕后外侧方肌群,显露二腹肌沟顶点

颅钻钻孔,颅骨内板打磨,成为1.2cm直径骨窗(burr hole)

AICA成袢状压迫在面神经REZ区,涤纶棉絮将其垫离

舌咽神经剪断处理,图示中头部白色部分为舌咽神经断端

术后盖孔板覆盖骨孔

缝合完毕,切口长度3.0cm

术后CT平扫

术后,患者、咽喉、耳根部疼痛消失,右侧眼角跳动消失
总结:在行MVD手术之前,影像提示如果患者没有乙状窦后置,或者乳突气房不甚发达,就可以考虑采取小切口“极微创-burr hole”入路法进行手术,尽管操作余地不大,但其可以胜任MVD的各种操作,如果辅以内镜检验,更能够提高治愈率。其社会效应和患者满意度均可收到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