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5日发布 | 15阅读

中国科学家发现脑损伤治疗新靶点 全球2700万患者或受益

谭星辉

湖南创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达人收藏

导语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屈延教授团队在顶级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突破性研究,首次揭示IRF1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水肿中的关键作用,为全球每年2700万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研究背景  

     TBI死亡率高达38%,脑水肿是其主要致死原因。目前临床依赖甘露醇等临时降压手段,但无法逆转病理进程。研究团队发现,IRF1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多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这为病因治疗提供了突破口。  

 

关键发现  

1. 机制解析

IRF1基因驱动星形胶质细胞病态活化,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吸引CD8+T细胞浸润,加剧脑水肿。  

2. 表观遗传调控

TET3通过DNA羟甲基化调控IRF1表达,是导致该细胞亚群扩增的核心机制。  

3. 治疗突破

团队筛选出小分子抑制剂8003-3282,动物实验证实其可显著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  

 

临床意义  

  该研究首次从病因层面阐明脑水肿形成机制,并开发出针对性治疗策略。未来若抑制剂成功转化,将改变当前对症治疗的局限,大幅降低TBI致死致残率。  

 

专家点评  

  屈延教授表示,这项成果是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结合的典范;葛顺楠教授指出,团队将继续推动抑制剂临床应用;第一作者崔文兴博士强调,研究为急性脑损伤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延伸思考  

1. IRF1抑制剂能否在临床试验中复现动物实验效果?  

2. 该机制是否适用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脑肿瘤)的继发水肿?  

3. 表观遗传调控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还有哪些待探索领域?  

 

 资料来源 DOl: 10.1126/scitranslmed.ada1735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