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2日发布 | 159阅读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

一波三折的缺血介入治疗

路路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59岁女性。

主诉:精神差5天,言语障碍7小时。入院磁共振示:双侧额顶叶急性梗死,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后循环向前循环代偿。

既往史:一年前做磁共振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末端重度狭窄。未治疗,半年前因急性脑梗死,在当地做DSA发现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重度狭窄。

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1年前磁共振

半年前的DSA

入院诊疗计划:

1.替罗非班桥接双抗。

2.强化他汀。

3.依达拉奉右莰醇抗自由基,丁苯酞改善侧枝循环。

4.扩容补液。

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患者是否合并血管炎等少见的脑梗死病因。

经过治疗,患者言语不清症状明显减轻,但是高级智能有所减退,考虑与双侧颈内动脉闭塞脑组织灌注不足有关。经过慎重考虑准备急性脑梗死两周后行介入治疗,开通闭塞的左侧颈内动脉。

没有急诊做原因是:1.入院后NHISS评分不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2.另外脑梗死面积较大,患者脑组织低灌注时间长,开通血管后高灌注风险大。3.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需要排除罕见原因。

入院后第二天,复查CT,主要是排除出血转化。

期间排除血管炎,根据病情进展情况,还有影像学检查仍考虑动脉粥样硬化原因。

患者入院后保守治疗效果可,仍有轻度高级智能障碍。术前再次复查一个CT,如果有出血转化,那么介入开通仍需慎重考虑。

术前复查CT无出血转化,再次沟通,家属同意手术,故而手术按计划安排。

术中情况,主动脉弓造影。

局麻造影情况,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以远闭塞,后循环通过双侧后交通向前循环代偿。闭塞段为:眼动脉远端~后交通近端。

再次告知家属手术指征以及手术风险,开始手术,全麻。

~~~往后就波折不断了🤧🤧🤧。

通路:6F长鞘+5F中间导管。

200cm微导丝配合0.017微导管顺利通过闭塞段,微量造影确认真腔内。送入300cm微导丝,交换动作撤出微导丝,送入2.5mm*15mm球囊扩张。

扩张后,造影一看造影剂外溢。

球囊扩破了?立即再次重盈球囊,仔细看造影。

不是球囊扩破了,是左侧大脑中动脉上干小分支出血,仔细回想微导丝超选过程,确定的确没有骚扰该分支动脉,所以只有一个原因:——高灌注脑出血,术中直接高灌。

球囊贴,期望能止血,但是不行。

微导管超选入出血小动脉,使用弹簧圈闭塞该出血动脉。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考虑已经止血,而且颈内动脉闭塞段已经弹性回缩,故而选择继续置入一枚闭环支架开通了左侧颈内动脉。

术后正位,海绵窦段少量瘘,不予处理。

术后侧位。

术后醒麻醉,患者诉头痛,无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即刻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量造影剂外渗表现。

术后给予控制血压,适当镇静。术后三小时,病情变化,血压下降,昏迷,给予升压扩容后,意识逐渐好转,出现烦躁,一度双侧瞳孔散大,及时甘露醇速尿后,瞳孔恢复,但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烦躁,赶紧复查CT,出血量虽然无明显增加,但是怕颅内压高,随时可能需要开颅,故而转入神经外科。

转入神经外科,给予脱水,降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肢体言语基本正常,再次复查CT。

复查CT: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基底节出血。

给予单抗治疗。

后再次复查CT,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左侧基底节区出血也明显吸收,患者一般情况可,可以自行下床活动,准备改为双抗治疗并出院,变故再生。

患者突然出现双眼右侧凝视,左侧肢体无力症状,赶紧复查磁共振提示:双侧多发急性脑梗死,右侧为主。

MRA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远端不显影。赶紧替罗非班泵入,扩容。

第一感觉是支架闭塞了,后来仔细想想:支架放在后交通段至海绵窦段,如果支架内闭塞,那么应该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都受影响,所以判断为支架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但是支架没有完全闭塞。

家属已经不能接受了,我感觉已经一只脚踏进法院的大门了,再次上台,家属已经不能接受。

幸运的是,替罗非班泵入后,患者凝视症状很快消失,右侧肢体肌力也恢复了,逐渐恢复到入院期间最好的状态,但是各种原因,没有影像学的复查,顺利出院,出院后继续双抗,他汀治疗。

没有影像学检查,病程记录为证。

体会:

1.神经介入手术,首先手术指征必须明确。

2.术前谈话一定要充分,充分沟通,想到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

3.即使是缺血手术,出血手术得器材也要备足;同理出血手术,缺血器材也要备足。

4.科室协作很重要,有些疾病不是一个科室能拿下的,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

5.家属不理解是常态,毕竟我们才是专业人士,无他法,唯沟通耳,多沟通,勤沟通,会沟通,沟通好。

6.心有余悸。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