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发布 | 629阅读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
神经介入-AIS
神经介入-狭窄

急诊取栓,串联病变,复合手术多团队配合(聊城脑科)

张利勇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下班了,这是个有阳光的冬日……

理论上终于可以和家人共进晚餐了,记忆中上次回家晚餐应该是一个月之前😄😄😄

车到家门口,还没熄火!兄弟们打电话说来了一个特殊急性颈动脉闭塞病人!

急诊AIS,每天都有,啥叫“特殊“?


特殊之一:

病人男性,62岁,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2年,身体基本是直角,无法平躺(民间老百姓俗称为“罗锅“,这是为了让大家看的明白,没有对患者的任何不敬之意),无法伸直髋关节(也就是股动脉穿刺困难,拔鞘后止血困难)


特殊之二:

CTA只做了头颈,不知道胸腹主动脉和髂动脉是个什么情况,但从病人脊柱形状来看,股动脉路径建立取栓通道应该是异常迂曲、困难!弓上血管也显示:左侧颈总和头臂干共干锐角,左侧颈总开口之后又有一个锐角折曲!


特殊之三:

病人有房颤病史,经常反反复复小梗塞,家人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这次例外,发病后昏迷、偏瘫,发病三小时到了医院。CTA显示:左侧颈动脉满罐儿的血栓,负荷量大!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还是个目前非常流行的“串联病变“

车做了一个瞬间的调头,返回医院!

途中看了郝继恒医生发的图片
想了很多……
方法1、穿刺股动脉,困难在于病人无法平躺,髋关节无法伸直,拔鞘后止血困难!同时弓上的左侧颈总共干折曲,上弓困难!这一点有文献支持!即使能够做成,耽误时间是肯定的!时间就是大脑,所以我们准备放弃股动脉穿刺!

方法2、经右侧挠动脉穿刺,困难在于上8F导引导管对上肢血管损伤太大,另外左侧颈总是个锐角折曲,肯定也是通过困难耽搁时间!

文献告诉我们,弓上血管迂曲是影响取栓开通时间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是否避开弓上血管直接穿刺颈动脉?

片子告诉我们,血栓负荷量大,直接闭塞到了颈总动脉!切开颈动脉后,我们庆幸选择的切开而不是穿刺,因为穿刺会直接进入血栓………
2008年王继跃院长带领聊城脑科血管神外团队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上千例CEA手术,颈动脉入路,轻车熟路,如同回家……

兄弟们干活实在,手术室麻醉护理都给力,从切皮到切开颈动脉用时10分钟!

为了节省体力,避免穿着铅衣开着刀,我们准备了两组人马,一组上台开颈动脉,一组穿好铅衣台下等待……

切皮到切开颈动脉仅仅用了10分钟,取出颈动脉颅外段血栓,这已经充分说明切开颈动脉的优势,我们平时一个8F导引导管上一个困难的主动脉弓需要多长时间,估计观众们心中都有数……😀😀

取出来20cm左右的血栓之后,在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颈总动脉完全夹闭的状态下,颅内血流奔涌而出,返流压力很高说明颅底段和颅外段的颈动脉已经开通!

把8F导引导管直视下塞进颈内动脉……轻轻冒烟见颅底血流通畅无血栓残留……

确认颅底和颅外段颈动脉没有血栓我们才放心的造了影打了路图……

造影显示了大脑中动脉M1闭塞!和CTA看到的情况一样,说明开刀阻断血管后的逆向血流确实能够有效防止栓子逃逸!

我们还是老传统,用吊带、缝合线、巾钳、Aillis……把8F导引导管进行了牢固无比的固定,这就具备了比任何单纯介入操作中8F  Guiding都强大的支撑力!

之后就开始了常规取栓之路……
上中间导管、微导丝、微导管、取栓支架(solitaire4×20)……
取栓的过程也并不美好,一根一根的取,这里面也包含了大脑中M4段的半释放远距离取栓……

最后开通了血管,还算满意……

缝合血管,快结束的时候再次把中间导管塞进去造影,再次证实颅内外血管TICI3级血流后,拔管打结!

手术顺利,感觉吻合后的血管也无以伦比的美观😄😄😄

手术虽然结束,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病人能有良好的预后!

病人入院半小时就完成了评估、谈话,直接进入导管室取栓,这要感谢我们聊城脑科的卒中绿色通道速度,也要感谢急诊、绿道、化验、影像、护理、麻醉、手术室、介入中心等各个团队的紧密配合!

这时候我想起了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

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
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
国家五星高级卒中中心
国家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基地医院
山东省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
国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培训基地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为聊城及冀鲁豫周边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愿所有朋友们身体健康!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