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3日发布 | 527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

颈内动脉溃疡斑块伴狭窄治疗一例

苏凡凡

967医院

达人收藏

63岁男患,因发作性头晕伴左侧肢体乏力1周入院。既往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1年前彩超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强化药物治疗,目前仍有症状发作。


入院后完善彩超示:右侧颈内动脉见多数强回声、低回声、混合性斑块,局部湍流明显,最狭窄处管径1.5mm,局部血流峰值流速214cm/s。


核磁示:右侧基底节区陈旧性出血,右侧额顶叶脑软化灶,左侧基底节区、脑干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SWI示双侧基底节区及脑干多发微出血灶。

MRA示:双侧大脑后动脉局部狭窄,余颅内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DWI示:右侧基底节区小灶新发梗死。

诊断:

1、脑梗死

2、右侧颈内动脉狭窄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II型糖尿病

治疗方案:

给予双联抗血小板5天,强化他汀后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右侧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

II型弓

右侧颈内造影示右颈内窦部不规则斑块,局部造影剂滞留,远端管径狭窄。

右侧颈内造影示右颈内窦部不规则斑块,局部造影剂滞留,远端管径狭窄。

颅内血管显影可。

颅内血管显影可。

导引导管到位造影可见明显溃疡性斑块(珊瑚礁样)

远端伞保护下,4/30球囊预扩血管最狭窄处,预扩后狭窄改善。

Wallstent 9/40支架定位,覆盖远端狭窄

闭环支架释放后血管管径无明显残余狭窄。不规则的溃疡斑块隔绝在支架外。

支架释放后即刻形态

术后正位支架形态好。

术后斜位明确支架形态。

术后:颅内血供明显改善。

小结


1、本例患者无创检查明确颈动脉狭窄,局部狭窄率80%,湍流明显。临床存在责任血管相关症状,且已内科规范药物治疗6个月,仍有症状发作,具备介入治疗指征。

2、造影明确右侧颈内病变为不规则溃疡性斑块伴狭窄,这类病人发生斑块脱落导致脑血管栓塞的风险极大。

3、病变近端斑块类似珊瑚礁样改变,远端血管狭窄,故选用4/30球囊主要对远端狭窄处进行预扩。避免骚扰近端不稳定斑块,以免扩张后出现斑块脱落。

4、该病变宜选用闭环支架进行覆盖,充分利用Wallstent 支架编织闭环,支架网眼小的特点对病变进行覆盖,重塑血管,避免了开环支架在这类病变中可能出现的术后支架网眼挤压斑块或斑块脱垂以致发生撤伞后的栓塞事件。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