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8日发布 | 1224阅读
脑肿瘤-神经鞘瘤
脑肿瘤-垂体瘤
脑肿瘤-脑膜瘤
脑肿瘤-脊索瘤
脑肿瘤-颅咽管瘤

经海绵窦顶壁(Dolenc三角+Hukuba三角)入路切除侵袭动眼神经三角垂体腺瘤

毕智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临床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下图所示特殊形态垂体腺瘤,肿瘤鞍内不多,第一间隙肿瘤不多,肿瘤侵入海绵窦,从动眼神经三角侵入颅内蛛网膜下腔,海绵窦外侧壁形态正常。

这一类型肿瘤Miranda教授在他的文章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oculomotor triangle approach for adenomas invading the parapeduincular space: surgical anatomy, technical nuances, and case series给出来神经内镜解决方案。但是对于部分复发肿瘤、鞍底通道狭小或内镜水平没有达到Miranda教授这样顶级水平医生,开颅切除肿瘤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Miranda教授文献图片显示肿瘤生长形态

对于这种形态肿瘤,开颅手术的话通常使用额颞入路,通过第二、三间隙切除肿瘤,但第三间隙切开海绵窦顶部空间特别有效,不能直视海绵窦和部分鞍区空间。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磨除前床突,暴露Dolenc三角,通过切开Dolenc三角+Hukuba三角(相当于ICA前曲后部到后床突)就从顶部开放了海绵窦,可以暴露海绵窦内ICA上方间隙、后方间隙、部分外侧间隙,并且最大视角切除鞍内肿瘤。肿瘤侵袭通道(鞍内-海绵窦-动眼神经三角)也能够全程开放。

为了更好理解,先来复习一下鞍区解剖

文献图片:左图(A)是没有磨除前床突. 右图(B)是磨除前床突后。

图片中左侧为正常形态海绵窦顶壁,右侧为磨除前床突后海绵窦顶壁形态

Dolenc三角+Hukuba三角为海绵窦顶壁长轴,纵行切开这两个三角可以开放海绵窦顶壁,直视海绵窦和部分鞍内空间

天坛医院解剖室图片

额颞入路视角下没有磨除前床突

额颞入路视角下磨除前床突效果图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个具体病例:

术前冠状位MRI

术前MRI

术前MRI

术前MRI

手术采用额颞入路,切开海绵窦顶壁(Dolenc三角+Hukuba三角),通过第二、三间隙切除垂体腺瘤

手术录像剪辑

术后MRI

术后MRI

术后MRI

术后MRI

小结:良好手术开放是保证肿瘤全切关键,本例病人手术重要步骤是前床突磨除。回顾以往,本世纪初时候国内学术会议不少医生陆续报道磨除前床突手术技术,由于当时手术器械、止血材料、手术并发症等所限,此技术推广不理想,沉寂十几年;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止血材料进步,更多的是对前床突解剖认知的进步,更多医生和医院开展此技术,并能熟练开放Dolenc三角+Hukuba三角,熟练应用Dolenc入路+Kawase入路切除海绵窦岩斜区病变。

手术是讲究开放标准化、流程化的过程,手术中一定要暴露标志性解剖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经验的成分降得越低,手术会学的越快。对于一些开放暴露马马虎虎,本着差不多就行原则,全凭术者经验的手术是很难传承和进行教学的。

最后欢迎各位神经外科同道到我科(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七病房--刘丕楠教授团队)参观指导和学习,医院有三个月定向科室的进修学习班,三个月都在我们病房(当然进手术室你就自由了,看那个手术间都行)。

我们病房(刘丕楠教授团队)专业是颅内外沟通肿瘤和内镜颅底神经外科,在这里既有神经内镜,又有经典显微镜颅底外科;  既有硬膜下入路,又有硬膜外入路;   既有经典颅底肿瘤,又有颅鼻沟通、颅眶沟通、中后颅窝内外沟通肿瘤等(详见脑医汇本人所发科普文章、病例和短视频等),本科还会定期有内部教学手术演示和科室讲座。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