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0日发布 | 1194阅读
脑肿瘤-脑膜瘤

左侧乙状窦后 小脑上外侧入路脑膜瘤开颅切除术1例

张建富

威海市立医院

达人收藏

       近日,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二科王亮副主任医师、张建富主治医师采用左侧乙状窦后小脑上外侧入路顺利全切一例左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现汇报如下:

       患者王**,女,49岁,因走路摔倒4天于2019-09-16 入院。入院体检:T 36.5℃,P 80次/分,R 18次/分,Bp 118/78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对答合理,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2.5mm,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双侧听力正常,伸舌居中,颈软,无明显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腹部无包块,无压痛,四肢活动正常,肌张力不高,双侧Babinski征(-)。入院前行颅脑MRI示:左侧桥小脑区异常信号灶,建议进一步检查。初步诊断:1,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 ,脑膜瘤可能。既往体健。入院后行颅底MRI增强扫描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结节灶呈明显均匀强化,与邻近小脑幕呈宽基底相连;扫描范围内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中线结构居中。考虑患者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脑膜瘤可能。

      术前磁共振:

        患者颅内占位诊断明确,肿瘤大小约1.2×1.2×1.5cm,毗邻脑干,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建议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家属同意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于2019年09月18日在全麻下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左侧乙状窦后 小脑上外侧入路脑膜瘤开颅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起源于外侧小脑幕下,紧靠岩静脉,肿瘤质韧,呈灰白色,大小约1.2*1.2*1.5cm大小,于肿瘤上界电灼肿瘤与小脑幕粘连,粘连部分用显微剪刀剪断,用棉片保护周围组织,仔细分离肿瘤与脑干的粘连,见肿瘤上方毗邻左侧滑车神经,滑车神经保护良好,显微镜下完全切除肿瘤。术后病人无听力减退,无面瘫,无眼球运动障碍。术后复查颅底MRI平扫+增强示肿瘤全切,注射造影剂后,左侧桥小脑角区及所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术后磁共振

        讨论:本例患者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位于外侧小脑幕下,术前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时,科室医师提出两种手术入路:乙状窦后入路 或者 颞下入路。本例患者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小脑幕下,肿瘤外侧紧靠岩静脉,在这种情况下颞下入路伤及岩静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本例选择乙状窦后开颅、小脑上外侧入路最为合适。


        本手术入路开颅关键点在于充分暴露横窦、乙状窦拐角处,并于术前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出约50ml脑脊液,使小脑半球充分塌陷,避免术中为显露肿瘤而对分牵拉小脑导致术后小脑半球水肿出血等并发症。将硬脑膜X状剪开并悬吊,调整显微镜角度,即可充分暴露肿瘤于小脑幕下的附着处,由于肿瘤不大,首先断开肿瘤基底,并保护好外侧的岩静脉,仔细分离肿瘤与内侧脑干的黏连,最终顺利将肿瘤完整“掏出”。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手术录像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