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SSC,男性,66岁,因发作性失语,右侧肢体无力3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史多年,嗜烟酒。患者缘于3天前无诱因出现失语,伴右侧肢体无力,严重时不能站立及行走,上诉症状持续约30分钟左右逐渐缓解。但上诉症状反复发作,今日上诉症状持续发作未缓解,遂急诊来院。









1、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
2、高血压病2级
3、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
诊疗分析:
患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失语,右侧肢体无力,刻板发作后逐渐进展不缓解,核磁提示左侧胼胝体压部梗死,左侧枕叶,额顶叶低灌注梗死。MRA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显影浅淡,考虑系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导致颅内低灌注所致,具备介入治疗指征。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及手术风险后,家属积极要求介入治疗。




























































术者体会:
1、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失语,右侧偏瘫,定位在左侧半球,但CT及核磁提示左侧胼胝体压部梗死,该部位供血动脉系左侧大脑后动脉,因本患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故左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导致颅内大脑前,中,后三支供血动脉低灌注。
2、本患前后循环并联狭窄,为防止左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窦反射或为防止高灌注控制血压时出现后循环低灌注,应同期处理右椎动脉。
3、左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小球囊扩张后置入远端保护伞,然后选择大球囊渐进性扩张是安全合理的。



苏凡凡,解放军第967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军神经内科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全军神经内科学术委员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神经重症与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大连市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会长,辽宁省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大连市医疗鉴定专家组成员,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