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WXL,女性,75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1周,加重2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门诊彩超提示右侧颈总动脉窦部至颈内动脉管腔变窄,直径狭窄率90%,血流速度增快,峰值流速>600cm/s,考虑右侧颈内动脉极重度狭窄。

MRA示右侧颈内动脉系统显影较左侧浅淡。

颅内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未见新发梗死。
入院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3、高血压病3级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及强化他汀治疗,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拟行脑血管造影评估颅内血管情况,必要时介入治疗。

CTA示右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伴不稳定斑块。

右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考虑低回声斑块。


左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左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患者CTA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均呈重度狭窄,拟进一步造影评估。

右颈内动脉起始部极重度狭窄,局部斑块不稳定。

右颈内动脉颅内段血流缓慢。

右颈内动脉颅内段血流缓慢。

左颈内动脉显影正常。

左颈内动脉颅内段显影正常,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左颈内动脉颅内段显影正常,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右椎动脉劣势,起始部轻度狭窄。

右椎颅内段显影正常,后交通动脉代偿右侧半球血供。

左椎动脉优势,起始部重度狭窄。

颅内段显影正常。
造影分析:
患者右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极重度狭窄,颅内血流缓慢,同时左椎动脉优势起始部重度狭窄,均具备介入治疗指征。考虑颈动脉支架术后可能出现窦反射造成低血压引起后循环缺血,拟先行左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再行右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

8F导引导管到位后微导丝顺利通过病变,4.0/15支架到位。

支架释放后狭窄解除。

颅内血供良好。

将8F导引导管在多功能管协助下换至右侧颈总动脉末端,造影明确狭窄部位,选取工作位。

路径图下,微导丝在2.0/20球囊辅助下顺利通过病变,跟进球囊预扩后交换入远端保护伞。

4/30球囊预扩后狭窄改善。

颅内血流改善。


6-8/40支架定位。

支架释放后狭窄改善,仍有较重残余狭窄。

5/30球囊后扩张后,狭窄明显改善。

回收保护伞后造影见狭窄解除,残余狭窄<20%。

颅内血流明显改善。

颅内血流明显改善。

颅内血流明显改善,未见血管缺失。

左椎动脉术前术后对比


右颈内动脉术前术后对比

右颈内动脉术前术后对比
术后积极控制血压,维持在120/80mmHg水平,患者无不适主诉,严防高灌注损伤。
术者体会:
1、本例患者无创检查提示右颈内动脉起始部极重度狭窄,后经CTA,DSA明确多支血管狭窄,具备介入治疗指征。
2、前后循环并联狭窄,应先处理后循环,避免颈动脉支架术后出现窦反射导致后循环缺血发作。
3、对于次全闭塞的颈内动脉,小球囊预扩张后送入保护伞,然后渐进性预扩,可避免斑块破裂栓塞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