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发布 | 1043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强易达Choyda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2例

向欣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严健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强易达(Choyda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小径输送

直径2-3mm支架可经其017微导管输送,直径3.25-3.75mm支架可经其021微导管输送,轻松到达小血管病变

017和021小径微导管对血管形态改变小,减少血管移位风险,减少小穿支出血风险


贴壁随形

Thermal Blue热处理技术加持,提升支架径向支撑力,保留了镍钛记忆金属所特有的形状记忆性与柔顺性,同时兼具与钴铬合金类似的径向支撑力,支架打开与贴壁性能优异


闭合头端

强易达每枚支架独立编织,实现支架远端闭合设计

头端无开放编织丝相互影响,支架头端打开性能优秀

一体化编织闭合头端,减少支架释放过程中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围手术期血栓事件与远期血管内狭窄


更全规格

2.0-6.5mm直径,10-55mm长度,给术者提供更多选择


病例小结



1、强易达(Choyda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兼顾高到位、到达远端小血管的柔顺性的同时,维持了强于普通镍钛支架的径向支撑力,给术者对于远端梭形动脉瘤的处理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2、小径支架导管的使用给了处理小血管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复发患者二次治疗的机会,让这类患者也能得到较好的治疗。



CASE 01

强易达(Choyda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



01
病史信息


患者:男性,62岁。


主诉:因“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0+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因“霉菌性鼻窦炎”于外院行“鼻窦炎手术”是完善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无肢体抽搐,无意识障碍等不适。


既往病史:4+年前因外伤脑出血于外院住院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肾结石病史20+年,肾功能不全病史10+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


家族史:无。


专科查体:内科查体、神经系统查体均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02
术前影像


术前左右侧椎动脉正位造影:


术前椎动脉侧位造影:


3D影像:


工作位:

载瘤血管远近端血管直径分别为1.6mm/2.1mm,瘤化部分载瘤血管3.9mm,拟覆盖血管长度26.3mm,使用FD30-30。



03
术中器械


微导丝

支架微导管:MC-021-150-S

弹簧圈微导管

弹簧圈7mm*30cm、3D,6mm*20cm、3D,5mm*15cm、2D,4mm*12cm、2D

3.0mm*30mm 强易达(Choyda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04
手术过程


微导管到位。


半释放弹簧圈。


释放支架。


继续填弹簧圈并造影。

第一枚弹簧圈7*30,3D



继续填弹簧圈。

第二枚弹簧圈6*20,3D

第三枚弹簧圈5*15,2D

第四枚弹簧圈4*12,2D


撤出弹簧圈微导管并支架内按摩。


术后正位及侧位造影。


术后3D。


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用药: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5天

术中替罗非班持续泵入

术后泵入替罗非班持续24h,泵完4h前衔接双抗




CASE 02

强易达(Choyda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V4动脉瘤



01
病史信息


患者:女性,50岁


主诉:V4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6+月入院。


现病史:6+月前复查全脑血管造影术提示左侧V4动脉瘤复发,并再次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无明显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心慌、胸闷、大小便失禁等不适。3天前复查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V4动脉瘤瘤颈处造影剂滞留。


既往史:既往9+月前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恢复可,6月前复查全脑血管造影术提示左侧V4动脉瘤复发,并再次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未述特殊不适。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系统疾病史。


家族史:无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和遗传倾向的病史及类似本病病史。


专科查体:查体合作。

02
术前影像


侧位造影:


3D影像:


工作位:复发动脉瘤大小约4.01mm*3.38mm,瘤颈约3.1mm,载瘤动脉近端直径2.21mm,远端直径1.82mm。


拟覆盖血管长度20mm,使用2.5mm*20mm强易达(Choyda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03
术中器械


088长鞘内套

中间导管

泥鳅导丝

0.014微导丝

强易达(Choydar)微导管:MC-017-155-S

强易达(Choyda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FD250-20

04
手术过程


微导管到位。


支架头端打开。

半释放支架,填塞弹簧圈


支架尾端打开。

栓塞微导管撤出


上高微导管判断支架打开情况。


回收推送系统造影。


术后侧位及正位造影。


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用药:长期双抗

术中:替罗非班持续泵入

术后:泵入替罗非班持续24h,泵完4h前衔接双抗


术者简介


向欣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血管介入组组长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型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各类颅内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等的手术治疗。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脑梗塞、脑血管狭窄等疾病的介入及显微手术治疗。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

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至今均于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工作。期间分别至广州中山大学及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就读神经外科学硕士及博士,以及赴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交流学习。2008年获评副主任医师,2013年7月自第三军医大学博士毕业,同年获评主任医师。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卒中协会贵州省分会常委,贵州省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贵州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贵阳市医学会第九届神经外科分科学会常委,《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在SCI、国家级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参译神经外科领域专著3部。获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及贵州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严健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贵州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外科智能诊疗分会理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百万减残关键技术(动脉瘤治疗)培训班学员,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OCIN学院脑动脉瘤介人治疗培训班学员。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研究生阶段师从著名脑血管病专家杨华教授,从事神经外科专科诊疗工作,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工作,尤其擅长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疾病的微创治疗。完成颅内动脉瘤手术1000余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00余台。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编写专业著作1本,参与完成BAOCHE、DIRECT-MT等多项全国多中心研究项目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畅医达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