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发布 | 1373阅读
神经介入-AIS
脑血管-自定义

大腔兼容 封堵有道|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助力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取栓一例

何奕涛

深圳市人民医院

蔡智立

深圳市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本期病例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62岁。


主诉:主因“左侧肢体无力、头晕6小时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诉入院前6小时在外散步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可抬举,左下肢无力,坐于地上,伴有头晕、反应迟钝,症状持续不能缓解,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急查头颅核磁:1.右侧颞叶、岛叶大片状急性梗塞灶,请结合临床考虑。2.双侧额顶叶及左侧枕叶急性及亚急性腔梗可能,请结合临床考虑。3.双侧额顶叶多发缺血灶、软化灶。4.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及远侧闭塞,远端分支明显减少。5.右侧颈内动脉C7段小动脉漏斗可能,为进一步诊治,以“急性脑梗死”收住我科。平素精神、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4月前发现肺癌胸膜转移、骨转移,规律于广州当地医院行培美曲塞0.85g+洛铂40mg+信迪利单抗200mg+伊匹木单抗50mg化疗+免疫治疗,每21天一次,治疗期间血小板曾低至57×10^9/L,目前规律服用甲泼尼龙、奥美拉唑、利伐沙班、叶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羟考酮、吡非尼酮治疗。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其它慢性病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吸烟史40余年,已戒烟4个月,无嗜酒史。



入院查体:T 36.5℃,R 20 次/日,P 76次/分,BP 112/81mmHg。神清,言语不清,烦躁不安,定向力下降,查体部分合作,双眼向右侧不完全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眼震(-),左侧鼻唇沟浅,示齿不配合,伸舌不配合,左侧肢体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对称,四肢腱反射等称,左下肢病理征阳性,感觉与共济运动检查不配合,颈软,克氏征(-)。NIHSS评分8分。



术前影像学检查



我院急诊头颅CT:右侧颞叶稍低密度影,梗死灶可能?其它待排?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以远可见致密影征。


急诊头颅MRI:右侧颞叶、岛叶大片状急性梗塞灶,双侧额顶叶及左侧枕叶急性及亚急性腔梗可能。


急诊头颅MRA: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及远侧闭塞,远端分支明显减少。



初步诊断



急性脑梗死(定位:右侧大脑半球;TOAST分型:其它原因型?)

肺恶性肿瘤、胸膜转移、骨转移

轻度贫血

左下肢静脉血栓



术前讨论



诊疗计划

患者诊断急性脑梗死明确,头颅核磁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既往有肺恶性肿瘤化疗史,化疗期间血小板低至57×10^9/L,溶栓出血风险极高,不建议予静脉溶栓。NIHSS评分≥6分,符合血管取栓治疗适应症,无相关禁忌症,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及取栓的风险和预后,患者家属表示知情并同意,直送手术室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机械取栓/动脉溶栓术。


手术策略

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首先尝试ADAPT技术抽吸,若开通失败,则联合支架取栓,必要时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措施挽救治疗。


手术时间

16时05分至16时50分。


麻醉方式

局麻+插管全麻。



术中器械



8F 动脉短鞘

猪尾管、单弯管、多功能管

泥鳅导丝

加奇生物 8F 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

加奇生物 6F 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

0.014" 微导丝

2.7F 150cm 微导管



手术过程



造影提示:I型主动脉弓,右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闭塞。


建议稳定通路:同轴技术 ,在泥鳅导丝及多功能导管引导下,将8F 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置于右侧颈内动脉C1远端。


6F 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在微导丝微导管引导下到位血管闭塞部位。


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近端保护下,ADAPT技术抽吸血栓:持续负压抽吸90秒。然后负压下将6F 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撤出体外,同时负压抽吸8F 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可见导引导管内有血栓取出。抽瘪BGC球囊恢复颈内动脉前向血流。


复查造影,原闭塞血管通畅,前向血流TICI分级3级。



术后情况



术后查体:患者肢体乏力明显好转。神清,言语稍欠清,查体可部分合作,双眼向右侧不完全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眼震(-),左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偏左,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对称,四肢腱反射等称,双下肢病理征阴性,颈软,克氏征(-)。NIHSS评分3分。


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右侧颞叶、岛叶、双侧额顶叶及左侧枕叶稍低密度影,拟脑梗死,原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以远致密影征,现显示欠清。


术后5天查体:神清,言语清晰,查体合作,双眼无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眼震(-),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对称,四肢腱反射等称,双下肢病理征阴性,颈软,克氏征(-)。NIHSS评分0分。


辅助检查:

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左侧下肢股总静脉、大隐静脉近端、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双侧腘静脉及腓动脉内异常声像,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送检病理结果回报:(血栓)送检为凝血组织及少许炎性渗出物。

凝血四项:D-二聚体明显增高。



病例小结




该患者脑梗死的原因:患者有肺部肿瘤,D-二聚体明显增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考虑肿瘤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血栓脱落至右侧大脑中动脉引发急性脑梗死。


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的优点在于远端增加了一个可充盈的球囊,它将导引导管支撑作用、中间导管的高到位能力以及球囊封堵的血流控制能力集于一身,在取栓过程中,当血栓被拉入血栓抽吸管时,充盈球囊会暂时阻断前向血流,防止血栓逃逸,该病例最后从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中抽出血栓,充分发挥发球囊导引导管的优势,更安全、更完整的将血栓取栓。



术者简介


何奕涛

深圳市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

广东省卒中学会理事

深圳市医师协会缺血性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

深圳市卒中学会神经重症分会主任委员

深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长


蔡智立

深圳市人民医院

硕士,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卒中学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缺血性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脑与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深圳市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精神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脑梗死、脑缺血、头晕头痛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方向工作,熟练掌握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死取栓、脑动脉支架置入等手术治疗

参与多项国自然、省市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核心论文7篇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