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发布 | 768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Lattice Time|应用Lattice治疗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

谭显西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曾怀文

玉环市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01


临床信息



患者女性,67岁。


主诉:颅内动脉瘤术后5月余,要求复查。


现病史:患者5月余前因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治疗交通段破裂动脉瘤,术后告知颈内动脉有其他多发动脉瘤,术后恢复可,出院后无诉头晕头痛等不适,现患者回来复查要求处理上次未处理的动脉瘤,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颅内动脉瘤术后”收住入院。


既往史:4年前患有高血压病,最高达150/90mmHg,目前服用厄贝沙坦75mg qd+氨氯地平片5mg qm,血压控制可。5月余前行“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查体:神清,精神可,沟通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2.5mm,对光反射可。颈软,气管居中。胸廓无明显畸形,活动度可,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四肢肌力V级。


术前检查


02




前3D: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术后。


侧别、位置:左侧颈内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有两个,远端动脉瘤大小约5.35mm*3.71mm,瘤颈约5.2mm,近端动脉瘤大小约1.83mm*3.35mm,瘤颈约4.78mm。


动脉瘤的形态:均为囊状动脉瘤。


治疗方案:应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



术前难点分析

1、血管很迂曲,对支架的抗扭结性要求较高,且对支架在迂曲部位打开要求较高。

2、患者交通段曾经植入辅助支架,本次治疗眼动脉动脉瘤,远端密网的贴壁和打开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要确保头端锚定和贴壁。



Lattice测量选型

远端锚定点:3.28mm

瘤颈近端:3.1mm

近端着陆点:4.08mm

覆盖长度:25mm

选择型号及说明: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4.4mm*25mm,5个机械球囊











术中使用材料

6F 导引导管

0.071" 颅内支撑导管

0.014" 微导丝

0.027" 微导管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4.4mm*25mm,5个机械球囊

03


手术过程


微导丝、微导管到位。


Lattice远端释放,可见头端打开顺畅。


Lattice放至中段,保持张力,贴壁自然,弯曲处打开良好。


Lattice近端释放。


释放完成,即刻造影。







总结体会

Lattice是一款钴铬合金支架,输送顺畅,在远端有辅助支架存在的血管段也较易打开。

Lattice需要从大脑中至海绵窦段释放,多次过弯,通过机械球囊的辅助,打开顺畅,未发生扭结。

单枚支架即可覆盖病变段,原位释放,减少对血管的伤害。








术者简介


谭显西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卒中协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组副组长、浙江省精准医学协会脑血管分会常委、浙江省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温州市脑血管康复协会副主委、温州市551人才。山东省、江苏省、江西省科技课题审核专家库成员。国际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


曾怀文

玉环市人民医院


科主任,主任医师,玉环市名医、名医工作室领衔人,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浙江省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神经外科技术指导中心委员

中华医学会浙江省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台州市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科研工作:课题研究4项,发表论文10篇

专业特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脑血管病的介入及显微外科治疗、脑肿瘤的手术治疗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