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时刻
支架打开及贴壁良好,形态满意。
右侧颈内动脉
3.5mm×25mm
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
本期病例
基本信息
女性,56岁,因“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半年”于我院就诊。
主诉: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半年。
现病史:入院前半年,患者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语言障碍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入院后行头颅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其后于麻醉下行左侧颈内动脉取栓术。术后患者肢体活动及语言功能较前好转,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脑血管造影术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至后交通段多发动脉瘤,因患者病情危重,暂未处理。于半月前,门诊行头颅CTA复查,动脉瘤形态不规则。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再次入院。
术前影像
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
术前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
主要治疗器械
6F 长鞘
远端通路导管
Headway 27 微导管
3.5mm×25mm 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手术过程
01/通路建立:6F 长鞘+6F 远端通路导引导管+Headway27 微导管到达颈内动脉C7段。
02/密网释放:YonFlow®密网支架到位。
YonFlow®密网支架定位释放。
密网支架完全推出微导管。
密网支架释放打开头端贴壁欠佳。
微导丝按摩后头端打开,贴壁良好。
03/术后影像
小结
首款完全释放后仍可回收的血流导向装置,设计新颖,推送及释放过程平顺易于打开。
完全释放可多次回收,更容易做到支架的准确定位及完全打开,对于经验不多的术者更加友好。
适配较常用的0.027支架导管,平行栓塞导管的情况下兼容常用的6F通路,降低穿刺及通路并发症。
术者:王朝华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介入医疗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任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四川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促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术者:刘文晶
■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组组长、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四川省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脑血管学组委员
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学习。2016年美敦力神经介入高级培训班深造。201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介入进修神经介入技术。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三博医院第六界脑血管病高级培训班结业并获得脑血管解剖精英奖。国内各级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以及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专注于神经系统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和神经系统外伤急重抢救技术领域。擅长:脑血管病、自发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先进救治、监护措施的临床应用。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