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发布 | 1184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管生教授团队:Syphonet®取栓支架临时辅助栓塞左侧颈内眼段动脉瘤一例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袁永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凌孝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寄语

加奇生物Syphonet®取栓支架全系兼容0.017in微导管,通体显影,是一款性能优异的取栓支架。但是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不单它可以用于取栓,也可以作为一款动脉瘤辅助栓塞的临时辅助装置,用来保护瘤颈,稳定栓塞导管,而且不阻断血流,预防缺血并发症。


本期沛嘉加奇·嘉介谈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袁永杰副主任医师凌孝征主治医师,分享Syphonet®取栓支架在左侧颈内眼段动脉瘤中的应用一例,精彩不容错过。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45岁。



现病史: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昏沉不适,无饮水呛咳,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丧失,当地医院就诊后对症治疗后缓解,MR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160/100mmHg,患者现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



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NIHSS评分0分。



02 术前影像信息


术前DSA。


左侧颈内眼段动脉瘤:瘤体最大径5.89mm,颈宽4.62mm。




诊疗经过


01 术中器械

加奇生物 6F 10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125cm Simmons II导管

0.035导丝

Echelon10微导管

0.021微导管

加奇生物 5.0*35mm Syphonet®取栓支架

5*15、5*10、3*8、3*8、2*6 弹簧圈


02 手术过程

右桡通路,6F 10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同轴125cm Simmons II导管在0.035导丝引导下,TRUST技术建立通路,选取工作位造影,高到位造影发现低流量CCF。


Echelon10微导管头端塑形后到位,成篮不稳定,部分弹簧圈突出瘤颈至载瘤动脉。


0.021微导管越过瘤颈,半释放5.0*35mm Syphonet®取栓支架保护瘤颈,稳定栓塞微导管。


5.0*35mm Syphonet®取栓支架保护下,5*15弹簧圈成篮满意,回收Syphonet®取栓支架后成篮稳定。


再次释放5.0*35mm Syphonet®取栓支架保护瘤颈,稳定栓塞微导管,陆续填入5*10、3*8、3*8、2*6弹簧圈,栓塞满意。


术后正侧位造影及Xper-CT,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远端分支显影无缺失,术后无出血。


03 术后6个月复查

术后6个月复查MRI及MRA造影,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无缺血出血并发症,查体无阳性体征。




术者简介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医学与介入医学部主任、神经介入科主任

河南省神经介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神经疾病质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兼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84篇, SCI收录55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电子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JVIR、CVIR、ER等国际知名专业杂志 Reviewer


袁永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学博士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副组长

介入上肢入路俱乐部秘书长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学会神经学组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取栓学组委员

擅长经桡动脉入路及上肢静脉入路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


凌孝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神经外科学博士

擅长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静脉窦血栓、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主持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项目,参与多项省级科研项目,获得郑大一附院“医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