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发布 | 736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柔小稳|董玉书:Target Tetra局麻栓塞高龄破裂宽颈胚胎型后交通及微小脉络膜前动脉瘤

董玉书

北部战区总医院

邹正

北部战区总医院

庞星一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部位:PComA;AChA


术式:单纯弹簧圈栓塞


特点:破裂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局麻;微小动脉瘤;高龄;胚胎型后交通动脉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女性,81岁。


主诉: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模糊5小时。


现病史:入院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随即意识模糊,来我院急诊,头CTA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及左侧脉络膜前段动脉瘤,为手术治疗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30mmHg,未系统规律控制血压。


专科查体:意识模糊,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术前影像


术前CT:急诊头CT检查,显示双侧侧裂高密度影,脑底池及前纵裂高密度影,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前CTA:急诊头CTA检查,见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宽约5.2mm,瘤高约4.7mm,瘤颈约4.1mm,见左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段动脉瘤,形态规则,瘤宽约1.5mm,瘤高约2.0mm,瘤颈约1.8mm。


手术策略


患者高龄,81岁,入院化验高敏肌钙蛋白T高达141ng/L,已报告危急值,N端B型钠尿肽原高达1444pg/mL,提示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且有吸入性肺炎,全麻风险高,全麻后脱气管插管困难,所以,决定行局麻下介入栓塞。


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为绝对宽颈动脉瘤,且为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段动脉瘤为相对宽颈动脉瘤,通常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但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且年龄大,患者内环境处于高凝状态,如支架辅助,脑血栓事件等并发症率增加,所以,决定行单纯弹簧圈栓塞。


手术耗材


导引导管:6F 105cm远端通路导管

微导丝:215cm 0.014inch Synchro Select

微导管:SL-10预塑形90°SL-10微导管

弹簧圈型号:

后交通动脉瘤:

Target Tetra 4.5mm×10cm

Target Tetra 3.5mm×6cm

Target Tetra 3.0mm×4.5cm

Target Tetra 2.5mm×6cm

脉络膜前动脉瘤:

Target Tetra 1.5mm×2cm


手术过程


术前正侧位、三维旋转造影及3D重建见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宽约5.2mm,瘤高约4.7mm,瘤颈约4.1mm,后交通动脉为胚胎型,介入需要保留;同时见左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段动脉瘤,形态规则,瘤宽约1.5mm,瘤高约2.0mm,瘤颈约1.8mm。


预塑形90°SL-10微导管先进入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内,Target Tetra 4.5mm×10cm弹簧圈首发稳定成篮,接着填入Target Tetra 3.5mm×6cm弹簧圈。


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内填入第三个弹簧圈Target Tetra 3.0mm×4.5cm,正侧位造影见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基本不显影,左侧后交通动脉存在。


病人躁动,路图晃动,调整微导丝进入左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段微小动脉瘤内,微导管再微调进动脉瘤,经微导管于脉络膜前段动脉瘤内填入Target Tetra 1.5mm×2cm弹簧圈,推送弹簧圈过程阻力小,微导管稳定。








术后造影及3D重建见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及脉络膜前段动脉瘤基本不显影,相对致密栓塞,弹簧圈稳定,载瘤动脉通畅,无造影剂渗漏,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左侧脉络膜前动脉存在,左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无缺失。


术后情况术后即刻头CT复查,显示动脉瘤处弹簧圈金属影,无新发出血。


术者体会


术者年局麻下介入脑动脉瘤量,已超500例,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合适的微导丝、微导管和弹簧圈,很难在局麻、病人躁动,没有清晰路图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介入手术。本例手术充分体现了Synchro Select微导丝、SL-10微导管及Target Tetra弹簧圈的超优异性能。

Target Tetra弹簧圈的成篮稳和柔软不踢管的优异性能,同样是本例手术单纯栓塞成功的关键。具体使用感受如下:

成篮稳:术中可见Target Tetra在两个动脉瘤中成篮非常稳定,没有疝出至载瘤动脉,为单纯栓塞奠定稳定成篮框架

柔软:整个输送过程中几乎无阻力,对破裂微小动脉瘤栓塞非常友好,有助于致密栓塞,同时可避免术中再破裂风险,更加安全!

不踢管:无论成篮还是填充和收尾,整个填塞过程可见微导管头端很稳定,几乎没有踢管。在患者高龄局麻躁动的情况下有助手术稳定安全。




术者简介


董玉书

北部战区总医院

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分会青年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功能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红十字基金会第一届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及沈阳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实验外科》等杂志审稿人。

擅长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和外科手术,倡导简单、快速、安全的KISSS(Keep it Simple, Swift and Safe)手术理念。已完成神经外科各类手术过万例,现每年主刀完成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介入和开颅手术2千多台,年手术量和疗效,居于国内外前列。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军队及省部级基金6项,经费300余万元。发表国内外论文10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SCI论文影响因子大于150分(>10分6篇)。获得教育部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译脑血管病临床专著1本,副主编4本,获国家专利5项。

赴非洲马里联合国军事维和1年余,战地抢救转运伤员数百人次,获中国驻外大使馆表彰,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


邹正

北部战区总医院

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0余年,擅长脑血管病,脑外伤等神经外科疾病治疗,年完成和参与手术近千台。

承担和参与国家、军队及省市课题多项,发表国内外文章50余篇,其中第一(含共一)作者SCI文章10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主编专著1本。

庞星一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2025年春季国家卫健委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学员。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0余年,擅长脑血管、脑出血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各种神经介入技术,独立完成各种神经介入手术百余例。

发表核心期刊文章1篇,参加省级课题2项,参与著作1部。



END



















点击进入史赛克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