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发布 | 1328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控释随行,密而有度|p64 Classic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左侧颈内动脉C6段多发动脉瘤一例

冯文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张国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康慧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达人收藏




近年来,血流导向技术作为颅内动脉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正逐步改变神经介入的治疗模式。与传统瘤内填塞不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通过精准重构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逐步诱导动脉瘤闭合,为治疗复杂、宽颈甚至分叉区动脉瘤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p64 Classic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高柔顺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具备完全可回收、高金属覆盖率等多项技术优势。其独特的可回收设计大幅提升了术中可控性,释放过程更为简便灵活,尤其适用于解剖结构复杂或需多次微调的颅内动脉瘤治疗。该产品在欧洲已广泛应用,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获得充分验证。


本期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文峰主任团队为大家分享“p64 Classic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治疗左侧颈内动脉C6段多发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8岁。


主诉: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5月。


既往史: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查体配合,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直径及间接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


术前右侧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

正位

侧位


术前右侧3D重建:右侧动脉瘤大小:6.6mm*6.3mm。


术前左侧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6段2个动脉瘤。

正位

侧位


术前左侧3D重建:左侧动脉瘤大小:9.9mm*6.5mm;1.3mm*1.6mm。


术前左椎造影:

正位

侧位



手术指征与治疗策略

术前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C6段多发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


治疗策略:

患者双侧颈内动脉C6多发动脉瘤,其中右侧和左侧较大动脉瘤直径都在5mm以上,均具有手术指征,考虑到左侧大动脉瘤最大直径9.9mm,更大且伴有子瘤,破裂出血风险更高,应优先处理,对侧动脉瘤可二期处理。

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其中较小的动脉瘤直径仅有1.6mm,开颅夹闭困难、创伤大且并发症风险高;常规弹簧圈栓塞操作繁琐、步骤多,较小动脉瘤处理困难,且血管内多通路操作缺血并发症风险高;对于这种串联动脉瘤,密网支架为绝对手术适应症,单个支架可覆盖两个动脉瘤,无需弹簧圈填塞即可治愈两个动脉瘤,且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风险较低,因此,密网支架植入为该患者最佳的手术策略。


术前测量

载瘤动脉远端血管直径:3.31mm

载瘤动脉近端血管直径:3.57mm

大动脉瘤尺寸:(瘤颈口宽度:7.29mm/瘤体高度:9.9mm/瘤囊宽度:6.5mm)

分段测量长度:26.8mm



器械选择


沃比医疗 6F*90 pilote长鞘

5F多功能管

沃比医疗 6F 115cm Esperance®远端通路导管

微导丝

微导管

沃比医疗 4.0mm*21mm p64 Classic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手术过程


微导管到位:

微导丝携微导管超选到位过程。


手推造影证实微导管位于血管真腔内。


支架输送及到位:

4.0mm*21mm p64 Classic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沿微导管输送到位,推送过程比较顺滑,阻力小。


支架释放打开过程:

释放过程中采用原位释放技术,术中可通过多角度造影确认支架位置,释放过程可控、精准、安全,支架头端、中段和尾端充分张开、贴壁良好。

头端打开


远端打开


瘤颈打开


尾端打开


支架解脱:

· 支架释放技巧:

- 旋松并移除支架输送导丝近端的白色锁定装置。

- 将标准的0.014inch扭控器安装至裸露的输送导丝上,位置应距橙色输送管末端约1cm,并确保固定牢靠(更换过程中,请勿移动输送导丝或橙色输送管)。

- 右手固定0.014inch扭控器,左手握住灰色辅助手柄向近端方向缓慢回撤约1cm,支架即可实现即时原位解脱并释放。


· 支架解脱释放瞬间:


输送导丝、微导管回撤,p64 Classic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完全打开,未做支架按摩处理。

输送导丝撤回


微导管撤回


术后造影:箭头所示为密网支架头端及尾端位置,支架释放位置满意,支架内血流通畅。


术后3D造影:远端各分支显影良好。


术后左侧造影:瘤腔内可见造影剂滞留。

正位

侧位


术后3D重建:3D重建可见支架位置释放精准、贴壁良好。


术后随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一天复查CT,术后3天出院。



术后总结



p64 Classic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透视下显影良好,定位精准,水滴头导丝头端,降低了导丝头端穿破血管的风险。

如支架释放不满意可完全回收,解脱方式比较新颖,便捷。

支架推送过程比较顺滑,阻力较小。

支架打开比较容易,贴壁性比较好。

支架导流效果明显,术后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明显。

术者简介

冯文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亚专科主任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张国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医学博士,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血管病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康慧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

硕士及博士阶段均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

已发表第一作者SCI 12篇(其中单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1篇,5分以上5篇,一区4篇),总影响因子64.180分,单篇最高16.051分

广东省卒中学会血管神经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Frontiers in Neurology客座编辑


沃比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比医疗”)成立于2015年12月,专注于提供创新性、突破性和经临床验证的卒中治疗技术和解决方案。2022年4月,沃比医疗成功收购了总部位于德国的全球神经介入行业的领先企业phenox GmbH。本次收购丰富了沃比医疗的神经介入产品组合,使其更具全球竞争力。截至目前,沃比医疗在全球拥有5个研发中心、3个生产基地及700余位员工,已获全球专利超过200项


沃比医疗一直以“挽救更多中风患者的生命”为愿景,为世界医疗持续贡献力量。如今,沃比医疗提供的卒中整体解决方案覆盖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和通路三大领域,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包括中国、美国、欧洲主要经济体及日本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上市产品包括Avenir家族机械解脱弹簧圈、p64/p48血流导向装置、pEGASUS弹簧圈辅助栓塞支架、pCONUS分叉动脉瘤栓塞植入装置、Esperance®抽吸导管、pRESET取栓支架、Esperance®远端通路导管、pNOVUS® 17微导管、Pilote远端通路导管(长鞘)、Paragon球囊导引导管和pORTAL®神经血管微导丝等。


更多详情,敬请访问:

www.wallabymedical.com

特别声明: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是一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您应该通过您自己的专业判断来评估本页面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我们也建议在做出任何评价或治疗决定前请咨询其他专业人士并查阅其他参考资料。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