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发布 | 1265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聚汇医声】颅内动脉瘤治疗新突破|J-Tube™密网支架成功治疗颈内床突段多发动脉瘤一例

周圣军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颅内动脉瘤作为神经介入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其治疗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传统治疗手段在面对复杂解剖结构的动脉瘤时,常面临支架贴壁不良、远期闭塞率不理想等难题。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问世,以其创新的钴铬DFT材质和独特的球化处理工艺,为复杂动脉瘤治疗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本期病例亮点:

病变类型:颈内动脉床突段多发不规则宽颈动脉瘤

技术难点: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带来的支架输送与展开挑战

创新方案:采用高径向支撑力的J-Tube™密网支架系统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65岁。

主诉:反复头痛半年。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7年(氨氯地平控制)。

影像学检查:

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5段两处动脉瘤

动脉瘤1:3.35×2.18mm(瘤颈2.27mm)

动脉瘤2:2.6×4.5mm(瘤颈5.06mm)



术前评估



病人取水平仰卧位于DSA床,静吸复合全麻,取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氏法穿刺,置8F导管销,先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约3.35×2.18mm大小,瘤颈2.27mm;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约2.6×4.5mm大小,瘤颈5.06mm。


动脉瘤不规则,宽瘤颈,且多发,常规治疗手段无法有效保障动脉瘤治愈,海绵窦段血管迂曲,释放密网支架可能存在输送和打开困难。考虑使用低输送阻力,高径向支撑力的密网支架,从而达到完全展开与血管壁贴合良好,做到对动脉瘤的有效治疗。J-Tube™是钴铬DFT材质密网,支架金属丝远近端进行球化处理,可降低密网支架的推送阻力,是个合适的选择。


动脉瘤载瘤动脉血管直径测量: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远端预计锚定位点血管直径3.88mm,近端锚定位点血管直径4.32mm,载瘤动脉最粗位置血管直径4.60mm,拟使用J-Tube™ 4.5mm*25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直径可增大0.25mm的特性可以保证载瘤动脉最粗的地方能充分贴壁。





90cm长鞘

5F 115cm支持导管

0.014" 200cm微导丝

0.027" 导管

J-Tube™ 4.5mm*25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


右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


左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


5F中间管到达海绵窦C4段后升部。


微导丝超选到达大脑中动脉位置,引导0.027''微导管到达大脑中位置。


J-Tube™ 4.5mm*25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输送到位。


远端释放:缓慢回撤支架微导管,释放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可见支架远端打开顺畅,贴壁充分。


中段释放:调整角度使密网支架切线位展开,可看到J-Tube™在迂曲的血管段打开充分,贴壁良好。


近端释放:继续调整角度,使密网支架近端切线位展开,通过回撤微导管,支架近端被完全释放。由于近端血管成角大,支架打开不足,此时调整系统张力,上高微导管,支架近端弹开,最后支架近端落点在海绵窦水平部,贴壁良好。


造影确认密网支架打开与贴壁情况。


上高支架微导管到大脑中动脉瘤位置,撤出J-Tube™输送系统到体外。


使用微导丝成袢技术对密网支架内部充分按摩,帮助支架贴合血管壁充分。


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瘤内造影剂滞留,J-Tube™贴壁良好。各分支动脉显影良好。


术后正侧位造影:


术后管理:

药物治疗方案

双抗治疗:阿司匹林75mg qd(1年)+替格瑞洛45mg bid(3个月)

随访计划:3个月CTA+6个月DSA复查





1. 术者体会

对于多发不规则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FD)凭借其优异的血流重塑能力,可作为治疗首选方案。

国产创新突破: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复杂解剖结构中展现出卓越的通过性、贴壁性和远期闭塞率,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新选择。


2. 产品优势

国内首创:DFT钴铬包芯铂丝,兼具高径向支撑力与全丝显影特性,确保精准释放与长期稳定性。

国际首创:首家头端球化处理工艺,显著降低推送阻力(较传统支架减少约40%),提升迂曲血管通过成功率。

贴壁性强:支架充分贴壁不仅能促进动脉瘤愈合,还可有效降低血栓风险。

本例术后造影显示瘤内显著造影剂滞留,且分支血管通畅,证实J-Tube™实现了理想的血流导向效果。




周圣军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脑血管病团队负责人

加拿大多伦多西区医院访问学者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宁波市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宁波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宁波市脑血管防治临床指导中心秘书

专业特长:从事脑血管病工作20年,擅长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疾病的开颅及介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颈、椎动脉狭窄等缺血性疾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

科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主持3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并以核心人员参与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2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产品介绍



聚芯医疗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聚芯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