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常见于桥小脑角区,总体发病率约为1/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30~50岁人群。按照分子遗传学特征,可分为散发型听神经瘤(约占95%)和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听神经瘤(约占5%)。
早期症状:肿瘤较小,可无症状或出现患侧耳鸣、听力减退及眩晕。此阶段由于症状隐匿,很容易被忽视。
中期症状:继续增大,压迫同侧的面神经会出现面瘫、面部肌肉抽搐,压迫三叉神经可出现面部的麻木、咀嚼无力等表现。
后期症状:压迫小脑、脑干及后组颅神经时,可引起步态不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甚至偏瘫等!
由于位置的特殊,听神经瘤切除术在神经外科领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手术。当肿瘤体积直径>4cm即被定义为巨大听神经瘤( Koos 分级 IV 级),此类肿瘤手术全切率仅为70-85%;而小听神经瘤手术全切率>95%,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0-80%。
大型听神经瘤与其它肿瘤相比,术后发生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的风险呈倍增趋势,当肿瘤压迫脑干超过其横截面积的50%时,术中手术分离、牵拉极易导致脑干缺血/水肿,是术后呼吸循环衰竭、长期昏迷的根本因素。囊性听神经瘤约占听神经瘤的5-15%,其囊壁与脑干/神经粘连紧密,术中不易剥离,更容易残留。当囊液泄露可致界面不清,增加全切难度,术后复发风险亦高于实性肿瘤。
2025年6月份,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左侧耳鸣、听力逐渐丧失2年、走路不稳伴频繁摔倒2个月的听神经瘤患者:67岁,薛阿姨的至暗时刻要从2年前说起,起初薛阿姨只是左耳耳鸣,听力逐渐下降,她一度认为是自己上了年纪,得了老年病;1年后,薛阿姨左耳听力越来越差、走路开始摇晃,也没引起重视;直至2个月前,薛阿姨左耳彻底听不见声音、口角流涎、面部麻木、眩晕、视物重影、出现频频摔跤等一系列症状将她推向绝望深渊。
为了不拖累家人,有质量的活着,薛阿姨配合子女来到双辽市中心医院检查,头部CT发现左侧脑干旁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看到检查结果和当地医生的介绍后,薛阿姨一度想放弃治疗。在当地医生的鼓励和推荐下,其子女带着薛阿姨到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找到了李晓东主任,李晓东主任充分了解病史,仔细查体和认真阅头部CT片后,凭借25年的临床经验,立马断定薛阿姨左侧脑干旁边囊实性混合性病变为听神经瘤,安排病人住院后完善头部MRI+C检查,进一步证实了薛阿姨目前的一系列症状都是由左侧桥小脑脚区囊实混合性听神经瘤所致,现在肿瘤直径已达4.6cm(远超4cm的“巨大”标准)。
致命压迫:肿瘤挤压脑干3/5区域,仅剩的2/5空间岌岌可危,脑干变形移位(脑干是呼吸心跳中枢,3/5受压意味极高手术风险)。
复杂结构:囊实混合性肿瘤伴多发分隔与液平,质地不均增加手术剥离难度。
神经侵袭:肿瘤深入内听道,面听神经被包裹侵蚀。
面对如此复杂的囊实混合性听神经瘤病例,手术面临三大“关键环节”:
1、脑干保卫战:脑干受压超3/5,剥离时稍有不慎即致呼吸心跳骤停。
2、神经拆弹术:听力已丧失,但面神经部分功能尚存;囊实混合瘤体与神经粘连致密,剥离易致神经撕裂。
3、内听道攻坚:狭窄骨道内切除肿瘤,必要时需精准磨骨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面对如此复杂疑难颅底肿瘤病例,李晓东主任临危不惧,凭借深厚的颅底解剖知识和娴熟的显微技巧,带领团队医生制定周密的显微手术方案:
1、常规手术入路:采用经典的乙状窦后入路,大弧形手术切口,最大限度减少脑组织牵拉。
2、先降低颅内压:行脑室外引流,缓解颅内高压,为手术创造安全窗。
3、再行瘤内减压:在K900高清显微镜下,保护好周围血管神经,充分瘤内减压,先吸除囊液减压,再精细切除实性部分,为后续显微分离创造空间。
4、精准解剖剥离:在蔡司K900高清显微镜护航下,毫米级锐性分离被压成薄片的脑干界面;以内听道内面听神经为“路标”,沿着神经束膜剥离肿瘤组织,显微剥离肿瘤与面神经的蛛网膜界面;上方保护剥离三叉神经和岩静脉,下方保护末组颅神经。
5、完美确切切除:独立全程显微镜下操作4小时,肿瘤完整切除,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受压脑干的搏动,内听道未见肿瘤残留,下方受压拉长变扁的面听神经,上方保护剥离三叉神经和岩静脉,下方保护末组颅神经。
薛阿姨的康复堪称医学奇迹:
快速苏醒:病人术后24小时神志清醒,72小时对答如流。
平衡重塑:病人术前多次摔跤→术后3天独立行走,指鼻试验精准无误。
听力破晓:病人已丧失的左耳听力重现声音感知功能。
神经缺失:病人面部麻木消失,左侧出现轻度面瘫,由于面听神经解剖保留,左耳听力略有恢复,左侧面瘫有希望恢复。
此例手术标志着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三大“核心实力”:
1、独立攻坚能力:李晓东主任带领年轻团队有魄力独立完成直径>4cm、脑干受压>60%的巨大囊实混合性听神经瘤疑难复杂病例。
2、复杂瘤体处理:经锁孔入路在桥小脑脚区精准确切分块切除脑干旁囊实混合性听神经瘤和完好保护了脑干与其发出的V、VII、VIII、IX、X,XI颅神经和粗大的岩静脉。
3、功能重塑奇迹:完美实现听力从“完全丧失”到“有效恢复”的“0”的突破。

为挑战更高难度手术,医院即将为神经外科引入:
▶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实现毫米级定位,提升颅脑和脊髓髓内肿瘤等的精准定位。
▶ 高清神经内镜和脑室镜:实现复杂颅底肿瘤经鼻蝶窦入路,经眶入路等微创手术和脑室病变内镜微创手术。
▶ 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捕捉面听神经等异常信号,预警损伤风险,保驾护航。
李晓东主任带领年轻医生团队在脑干生命中枢附近独闯“龙潭虎穴”缔造了生命的奇迹,4个小时的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他的每一次毫米级的动作,都将会影响着患者的整体预后。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具备扎实的颅底解剖知识和娴熟的显微技术基础上,更需要这种“勇往直前、不惧艰险,精细耐心”的工匠精神。
近几年来,医院神经外科李晓东主任团队独立开展了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等鞍区肿瘤内镜微创手术,各个部位脑膜瘤显微手术,脑深部和功能区脑胶质瘤显微手术,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等等,此例巨大囊实混合性听神经瘤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我院神经外科在神经系统肿瘤方面,尤其是在颅底肿瘤显微微创手术方面的再度突破,使区域内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外顶级神经外科中心的救治水平,既节省了到大的神经外科中心救治的高额医疗费用,又避免了排手术的长期等待和舟车劳顿的奔波!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将以完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契机,在已经引进德国蔡司K900显微镜基础上,进一步引进高清神经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神经电生理监测,神经外科专用手术床等设备,对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等可以更加精准治疗。神经外科李晓东主任团队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一直守护脑脊髓等相关疾病病人的生命健康。

李晓东 主任医师
四平市中心医院
● 中共党员,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主任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国家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项目负责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基金会第十四期项目高级访问学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卓越神经外科项目”进修医师
● 发表国家级和核心论文20余篇,SCI论文2篇,参与编写《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治疗》书籍和《基于白质纤维束保护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专家共识》。获得四平市科研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完成吉林省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并荣获吉林省科技成果,运行吉林省卫生健康科技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项,完成吉林省卫健委继续教育项目2项,参与吉林省卫生人才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荣获国家级实用性专利1项
● 带领医院神经外科分别加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髓脊柱外科共建单位,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建设中心单位,北京天坛医院颅脑损伤出血患者颅内压监测研究项目,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医疗联盟和“国家中心脑出血联盟”。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四平市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心”和“四平及周边地区出血性性卒中联盟,率先出诊颈动脉狭窄专家门诊和垂体瘤疾病专家门诊,率先引进、开展20余种新技术项目
● 擅长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脊髓脊柱和神经功能性疾病等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
● 学术任职:四平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主任;四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学会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疗保障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药促进会医院装备创新转化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装备发展促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出血微创治疗分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临床神经解剖分会常务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青委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神经内镜青年医师联盟委员;《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