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戴冬伟教授团队,在美国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Tsz Yeung Lau教授现场技术指导下,成功完成4例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TCAR)。该技术通过创新性脑保护机制,为高龄、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治疗的新选择,华东医院是TCAR正式进入国内后沪上首批开展的医疗单位,这也标志着华东医院在颈动脉疾病治疗领域再次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高龄、不稳定斑块患者,拒绝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二、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三、经颈动脉血运重建(TCAR)较好的满足手术的需求。
TCAR通过颈部逆血流介入操作,有效规避了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经股动脉支架植入术(TFCAS)的不足之处,有效降低了脑梗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男性,81岁。
主诉:阵发头晕一月。
现病史:阵发头晕一月就诊,颈血管B超: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混合性回声,右侧狭窄严重。口服阿司匹林+他汀改善不明显。
既往史:高血压15年,糖尿病8年,药物控制稳定。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葡萄糖(GLU):5.02mmol/L;甘油三酯(TG):1.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1.85mmol/L。
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及其他检验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
术前评估“456”原则:ICA内径4cm,穿刺点距离颈内动脉分叉长度5cm,CCA直径6cm。
诊断:
1. 双侧颈动脉狭窄
2.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 2型糖尿病
一、暴露颈总动脉:取锁骨上2cm左右距离,做跨胸锁乳突肌前缘横切口约4cm。对熟悉CEA手术的医生可以自行选择切口,前提是保留穿刺点到分叉部至少5cm。
二、穿刺好股静脉。
三、器械准备。以上可以二人同时操作。
四、连接逆血流装置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
1、暴露CCA,如患者颈部较短,切开部位尽量靠近锁骨,但需注意穿刺点与锁骨的角度,以免颈动脉鞘被锁骨阻碍。
2、穿刺点预留荷包缝合,穿刺点做标记;穿刺应二人配合稳定穿刺深度;穿刺导入鞘(小针)进入深度预留标记2-3cm,导丝长度4cm处用血管钳锁定。主要避免穿刺到斑块或导丝进入颈内动脉。
路图下将导丝置入颈外动脉后导入动脉鞘并固定,连接好逆流装置(选择高流量模式)并阻断CCA,手推造影确认逆流效果。
逆流滤器内过滤物质:有较多脂质成分。
置入颈动脉支架,围手术期无相关并发症。
同一天,华东医院神经外科戴冬伟团队共实施4台TCAR手术,都取得明显的影像学改善且均无并发症出现,以下为另外3台TCAR展示:
逆流保护栓子拦截的情况展示:
1、TCAR术式的难度并不高,学习曲线较短,尤其对熟悉CEA和CAS的神经外科医生而言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要领,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2、TCAR术式的可重复性较好,术前做好CTA影像学的严格筛选能够避免手术意外的发生。
3、TCAR术式的安全性较高,本组4例手术一日内顺利完成,均无并发症且狭窄改善明显,相对于不稳定斑块的TFCAS术式能够有效减少继发缺血事件的发生,而对于传统CEA术式,手术时间、创伤的减少以及住院时间的缩短也有较大优势。
1、手术建议全麻,局麻需要患者完全配合,在置入动脉鞘的过程中可能产生问题,术中路图可能无法保持。
2、TCAR是一个逆流装置,阻断了颈总动脉,在手术过程中虽然阻断的时间较短(阻断后确认逆流、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并释放、继续逆流2分钟,顺利情况下总时长可能需要5-6分钟),如果病人前后交通代偿不好,仍可能有缺血发作。需要术者做好器械准备,阻断前适当升血压,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3、在球扩和支架置入过程中不要推注造影剂。支架完成后仍需继续逆流2分钟,可以透视下多角度观察支架释放的情况,避免偏心狭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导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委会秘书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卒中血运重建专委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计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建协会神经外科创新与转化分会委员
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东方航空首席医疗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副主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硕士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医疗及教学工作,在神经肿瘤和脑脊髓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及中华核心期刊论文,同时撰写烟雾病相关论著,主持并参与多项省部级及市局级课题项目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团队是戴冬伟教授领衔的一支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精准诊断、微创个体化治疗的高水平、专业化团队,依靠华东医院的顶流设备以及干部保健特点和老年疾病学科优势,以精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和个体化方案为广大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