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发布 | 1179阅读
神经介入-AIS
脑血管-自定义

段晨冰:应用Y形双支架技术机械取栓成功治疗AIS一例

段晨冰

通许县中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寄语

“Y形支架机械取栓”是一种针对颅内动脉分叉处闭塞(最常见于颈内动脉末端“T”型分叉或大脑中动脉分叉)的特殊双支架取栓技术。其核心在于将两个支架取栓器分别放置在分叉后的两条主要分支血管内,支架的近端在分叉处重叠或紧密相邻,形成一个类似“Y”字形的构型,然后同时回撤两个支架以取出卡在分叉处的血栓。分叉处血栓往往同时堵塞两条分支(如ICA末端分出MCA和ACA,或MCA的M2上干和下干),单个支架难以同时有效覆盖和处理分叉处及两条分支内的血栓,仅处理一条分支可能导致另一条分支的栓子逃逸或残留。


“Y”形构型的优势:

① 锚定血栓主体:两个支架的近端在分叉主干(如ICA末端或MCA M1段)内重叠或紧密并列,能更好地嵌入和抓住分叉处血栓的主体部分。

② 覆盖分支开口:每个支架的远端分别伸入一条分支血管(如ICA末端分出MCA和ACA、MCA的上干和下干),覆盖并嵌入各自分支内的血栓。

③ 整体移除:同时回撤两个支架,理论上可以将分叉处及两条分支内的血栓作为一个整体“包裹”住并拉出,减少血栓碎裂逃逸到任一分支远端的机会,提高一次性再通率。


本期沛嘉加奇·嘉介谈邀请通许县中医院段晨冰副主任医师,分享应用Y形双支架技术机械取栓成功治疗AIS一例,精彩不容错过。


左滑查看更多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73岁。



主诉:因“肢体抽搐、呼之不应2小时”入院。



现病史:2小时前,患者突发肢体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呼之不应,伴有小便失禁,症状持续不缓解,无舌咬伤,无大便失禁,肢体呈强直状态,急呼我院急诊,急诊行头颅CT:排除出血,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来我院就诊,急诊以 “癫痫持续状态”为诊断收入,经我科会诊后考虑大面积脑梗死,转入我科行介入治疗。



既往史:有“2型糖尿病”病史10年;“心脏搭桥及金属瓣膜置换”病史5年;“脑梗死”病史5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近期是否服用抗凝药物不详。



入院查体:神志浅昏迷,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检查不合作,双侧Babinski征阳性,NIHSS评分32分。



02 术前影像信息


术前CT:右侧大脑中及双侧大脑前供血区域可见低密度影,脑沟变浅,右侧侧脑室轻度受压。


术前CT薄层MPR重建:右侧颈内末端可见血管内致密征,考虑血栓影。


术前造影:右侧颈内末端可见血栓影,右侧大脑中显影浅淡,双侧大脑前均未显影。



诊疗经过


01 手术策略

术前讨论

患者入院时癫痫持续状态,生命体征不平稳,CT影像考虑大面积梗死,NIHSS评分32分,不符合溶栓条件。根据造影结果考虑右侧颈内末端栓塞,右侧颈内向同侧大脑中及双侧大脑前供血,据发病时间6小时内,符合取栓指征。

因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梗死范围较大,血流代偿差,血流再通后再灌注损伤、高灌注等出血风险高,患者家属愿意承担风险,积极要求手术。


手术入路

经右上肢-肱动脉。


02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8F 短鞘

6F-088-80cm 输送导管

加奇生物 6F 125cm 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

6F 125cm 颅内血栓抽吸导管

加奇生物 4.0*30mm、3.0*25mm Syphonet®取栓支架

加奇生物 0.014inch 215cm DCwire®微导丝 

微导管:1.7F-160cm   2.1F-150cm

支撑可控导丝:0.018in-200cm、300cm


02 治疗过程

经肱动脉建立通路,8F短鞘+6F-088-80cm输送导管至C1段。


0.014inch 215cm DCwire®微导丝、2.1F-150cm微导管同轴6F 125cm 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到位行回抽负压下第一次抽吸,未见抽出血栓。


0.014inch 215cm DCwire®微导丝同轴2.1F-150cm微导管超选至M2下干造影确认真腔,释放4.0*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等待五分钟使支架与血栓完全融合后,上行6F 125cm 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到位负压下第二次取栓-单支架抽拉结合,未见血栓取出。


转变策略,应用双支架-Y形支架取栓技术,因抽吸导管损坏更换抽吸导管,并将088长鞘上高提供更好稳定性。微导丝0.014inch 215cm DCwire®微导丝同轴2.1F-150cm微导管超选至M2下干,调整位置半释放第一枚4.0*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既保护血栓逃逸又保证已释放的支架不覆盖大脑前起始部,便于下一条微导管超选至大脑前。


0.014inch 215cm DCwire®微导丝同轴1.7F-160cm微导管超选至大脑前A3,微导管造影确认真腔,调整位置释放第二枚3.0*25mm Syphonet®取栓支架


造影确认血栓位于两枚支架之间夹角处,将两枚支架全部释放后,回撤抽吸导管至C3段,足量造影剂造影,再次确认两枚支架位置、血栓位置;见血栓主体位于C7段T分叉及A1起始段,A1以远均未显影,血栓段支架未打开,证明血栓硬度较高。


上行抽吸导管,使其头端靠近血栓,为避免支架对大脑中过度牵拉,先回收部分大脑中支架,使两枚支架未回收部分长度相当,并将两枚支架导管全部撤除以增加抽吸力,抽吸导管负压下缓慢同时回撤双支架,有阻力后连同抽吸导管一起回撤至088通路导管内(通路导管内亦呈负压状态),将抽吸导管连同双支架撤出,见位于双支架中间靠近抽吸导管处有一约3mm*10mm质硬坚韧血栓,另两枚支架上均附着少许质软血栓,大脑前3.0*25mm Syphonet®取栓支架附着较多。


成功取出血栓后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及双侧大脑前血流mTICI 3级再通,未见血栓逃逸,正侧位造影。

正位造影

侧位造影


撤出通路导管,通路全程未见痉挛及夹层,回撤部分短鞘造影,未见肱动脉痉挛、夹层,远端血管血流通畅。

通路造影

短鞘造影


03 术后情况

术中造影确认脑血流完全恢复,mTICI 3级,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送入ICU进一步治疗。若发生恶心脑水肿,可考虑外科加压、脑室外引流等治疗。



病例总结


  //  


此类疾病特点:

急性大面积脑栓塞,病情急危重,恶化进展迅猛,致残致死率高,患者多数有心脏病史,合并症较多,血栓负荷量较多,栓子较坚韧,单纯溶栓效果不良,介入取栓难度较高。



本病例的特点及难点:

1.老年高危患者,既往合并症较多,有“心脏搭桥及金属瓣膜置换”病史。

2.栓子坚韧,栓子直径远超现有常规应用的6F抽吸导管内径,体积远大于取栓支架网孔,单纯抽吸或单支架抽拉结合取出血栓难度大。

3.栓子位于T分叉,单体栓子同时嵌于大脑中及大脑前起始段,单支架无论放于大脑中或大脑前取栓,栓子均会被挤压到另一血管而导致取栓失败。



本病例治疗的体会和经验:

1.经上肢肱动脉入路对于Ⅲ型弓右侧前循环病变患者建立路径更便捷迅速,超大负荷量血栓逃逸至上肢血管风险较低,更易处理。

2.双支架可以将分叉处及两条分支内的血栓作为一个整体“包裹”住并拉出,减少血栓碎裂逃逸到任一分支远端的机会,提高一次性再通率。

3.术中注意避免双支架对大脑中过度牵拉,注意调整两枚支架位置,使两枚支架未回收部分长度相当,并将两枚支架导管全部撤除以增加抽吸力,抽吸导管尽量靠近血栓主体,负压下缓慢同时回撤双支架。



可推荐该疾病治疗相关参考指南及文献等:

1.中国专家共识与技术指南

-标题:《急性缺血性卒中双支架取栓技术操作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期刊:《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2023  

-卷期:18 (5) : 520-527 


2.多中心回顾性研究(SASS登记研究)

-标题:"Safety and Efficacy of Simultaneous Dual-Stent Retriever Thrombectomy: A Multicenter Registry"

-作者:Baek JH, et al.  

-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年份:2023  

-结论:对112例患者的分析显示,双支架取栓成功率达92%,症状性出血率仅4.5%。


3. 与传统单支架的对比研究

-标题:"Dual versus Single Stent Retriever for Failed Thrombectomy in Acute Stroke" 

-作者:Maus V, et al.  

-期刊:Stroke 

-年份:2024  

-发现:针对首次取栓失败病例,双支架组mTICI≥2c再通率显著高于单支架组(78% vs. 49%)。



术者信息


段晨冰

通许县中医院

脑病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专业

进修经历:空军医科大学唐都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颅脑创伤学组委员

国家重症5C会员

国家级呼吸机应用巡回培训西安站培训学员

国家级神经内镜培训学员

省级卒中介入取栓培训学员

专长: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重症



科室介绍





通许县中医院脑病介入科

脑病介入科是在神经内外科的基础上成立的以脑病介入诊疗技术、脑出血微创手术、重症颅脑损伤规范救治手术、颅内占位切除手术等为特色的科室。拥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护理团队12人。其中在省三甲医院进修(一年及以上)神经介入医师6人,科室床位60张;年介入手术量500余例,外科手术量100余例。人オ荟萃,技术力量雄厚,是一支技术全面、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医疗团队。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