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发布 | 1562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聚汇医声】J-Tube™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刘爱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宋英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颅内动脉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过去由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往往受限于技术与材料的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动脉瘤病变。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其采用先进的材料与精密制造工艺,不仅在设计上更加贴合人体血管的生理结构,还通过优化的材料选择,提高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与耐久性。这种创新的支架系统,能够在复杂的血管环境中稳定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脑医汇-神介资讯平台联合聚芯医疗科技公司焕新推出“聚汇医声”动脉瘤血流导向治疗专栏,旨在分享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最新使用经验、技巧。


本期为大家分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爱华教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宋英教授带来的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48岁。


现病史:主因“突发剧烈头痛1月余”入院。患者于1月余突发剧烈头痛在外院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起始部、脉络膜前、后交通、胚胎型大脑后、海绵窦段五处动脉瘤,结合动脉瘤形态,外院考虑左侧脉络膜前动脉瘤为本次出血的责任动脉瘤,给予弹簧圈单纯栓塞,术后第一天复查头颅CT示出血无增多,经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其他部位动脉瘤,到我院住院治疗。


查体:血压 132/85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接3.0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术前造影



外院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诊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起始部、脉络膜前、后交通、胚胎型大脑后、海绵窦段五处动脉瘤。


结合动脉瘤形态,外院考虑左侧脉络膜前动脉瘤为本次出血的责任动脉瘤,给予弹簧圈单纯栓塞。


术后第一天复查头颅CT示出血无增多。


术前讨论:

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造影发现颅内多发动脉瘤,已行左侧脉络膜前动脉瘤单纯栓塞,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其他部位动脉瘤仍存在破裂出血风险,但均为微小动脉瘤,弹簧圈填塞困难,适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因动脉瘤分布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大脑中动脉M1起始部,一枚密网支架难以完全覆盖,考虑海绵窦段风险较低,决定从大脑中动脉覆盖至眼动脉段四个动脉瘤(包括已栓塞的动脉瘤)。


治疗方案:

拟行左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术前抗血小板方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替格瑞洛60mg po bid,阿托伐他汀钙20mg po qd 5天。





  • 90cm长鞘

  • 6F 115cm颅内支持导管

  • 0.014" 200cm微导丝

  • Hollyhock™ 0.027微导管

  • J-Tube™ 3.5mm*17mm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全麻成功后,根据3D旋转造影结果,选择工作角度,以微导丝携Hollyhock™微导管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


根据测量结果选择3.5mm*17mm 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位置满意后缓慢释放,支架打开及贴壁良好。


造影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术后治疗及用药:

术后抗血小板方案: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 po qd 1年,替格瑞洛45mg po bid 3个月。三个月后复查头颅CTA,半年后复查脑血管造影。





1.颅内多发动脉瘤,尤其位于同一血管上的多发微小动脉瘤,非常适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治疗。

2. 本例术中需兼顾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直径,选择直径和长度合适的密网支架。

3. 密网支架充分贴壁是确保术后动脉瘤愈合和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本例贴壁良好,即使动脉瘤微小,仍可观察到明显的造影剂滞留。

4.国产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唯一的采用头端球化处理的密网支架,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刘爱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三病区主任医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中心特聘专家

  • 北京市介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兼秘书长

  • 中国青科协生物医药秘书长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副会长

  •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

  • 入选北京人才培养“登峰团队”

  • 北京优秀卫生人才与北京科技新星

  • 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

  • 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物

  • 先后承担国自然、科技部与京津冀等重点项目13项;以第一作者获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核心学术论文122篇(其中权威期刊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73篇),已获国家专利8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生9名。博士后1名


宋英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 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组长

  • 2006年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2012年2月至8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神经介入。2015年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

  • 目前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介入和外科手术,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脑出血、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等疾病的诊疗工作。发表论文10篇,SCI论文1篇

  • 北京医学会第八届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疾病血管内治疗学组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


产品介绍



聚芯医疗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聚芯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