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发布 | 994阅读
神经介入-畸形
脑血管-动静脉畸形

【D6放映室】曹勇教授团队:左额叶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

曹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贺红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霍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病情简介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发现颅内血管脉畸形1年余”以“左额叶血管畸形”收入院。


现病史

患者1年前突发恶心,无呕吐,无意识障碍,就诊外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考虑颅内血管畸形,建议其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


既往史

平素体健。1年前有因颅内出血行动脉瘤夹闭史。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光反应灵敏,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可,听力粗侧正常,四肢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感觉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

功能磁共振:

左额叶可见斑片状高低混杂信号影,边缘不清,左额、纵裂前部见多发迂曲留空血管影。报告诊断:左额颞部开颅术后改变;纵裂、左额动静脉畸形可能性大


CT平扫:

左额叶见多发金属夹影伴伪迹,左额叶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较清,局部脑沟裂稍宽。纵裂、左额近中线见多发迂曲稍高密度。报告诊断:左额颞部开颅术后改变;左额动静脉畸形可能性大


CT增强:

CTA示左额见迂曲、粗细不均血管团影,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分支参与供血,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明显增多。病变向上矢状窦引流,上矢状窦、双侧横窦、双侧乙状窦、双侧颈内动脉提前显影


入院诊断

脑血管畸形


病例分析


这是一例常见的额叶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既往存在动脉瘤所致的颅内出血病史,检查发现动脉瘤与脑动静脉畸形巢关系密切,可能由于畸形巢内部盗血、高流量冲击血管而形导致。因此,本患者的脑动静脉畸形破裂风险较高,临床推荐积极地手术治疗。术前造影显示左额动静脉畸形团体积较大,大脑中动脉分分支供血明确,病变累计范围较大,一次性全部栓塞或切除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因此,分期血管内介入栓塞部分畸形巢为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手术过程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手术医师:贺红卫、王明泽、霍然





一、全脑血管造影

右侧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置入5F动脉鞘。150cm超滑泥鰍导丝携VER 135°造影管分别行双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正侧位造影。






造影显示左侧额叶脑动静脉畸形





二、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

1. 经6F动脉鞘将ENVOY Guiding 6F导引导管超选入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


左额叶动静脉畸形,左侧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分支参与供血,经浅表静脉引流入上矢状窦


2. 经导引导管送入微导丝+微导管(Synchro-10+ Marathon)工作位路图下超选至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缓慢注入Onyx胶进行畸形栓塞。



左侧颈内动脉第一次栓塞后复查造影



复查造影显示胶在畸形团内弥散良好,有少量反流,畸形团部分栓塞。顺利拔出微导管,结束手术,压迫穿刺点止血后返回病房。


临床预后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病情稳定,恢复可,术后2天出院,待进行二次治疗。


专家简介


曹勇 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1病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副主任兼脑血管病外科1病区主任,长期从事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诊疗工作,在脑血管疾病精准手术治疗、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创建基于个体化脑功能保护的脑血管疾病精准外科治疗体系,保护大脑重要功能,预防严重并发症;建立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相融合的神外复合手术平台,创建复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脑血管病的新模式,降低了复杂性脑血管疾病手术致残率和死亡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治疗水平;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脑血管外科疾病多组学基础研究,探索和发现脑血管疾病新的致病机制,为精准治疗脑血管病提供候选靶向药物

● 目前兼任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副院长

● 先后承担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科研课题。近五年,以最后通讯作者于Circulation Research、Neurology、AJHG、Angiogenesi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30篇,封面论文2篇。获自主知识产权8项,临床转化3项

● 2019年荣获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荣誉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入选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医管局登峰人才计划和北京学者



贺红卫 主任医师

●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介入科室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秘书

● 北京医学会介入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脑心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主要从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和转化研究,目前主要关注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人工智能分析、颅内动脉夹层的病理生理研究、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治疗等

●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课题共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共2项。作为第一作者或责任通讯作者在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等期刊杂志上发表了SCI论文共7篇,参与了包括NEJM、Science bulletin等在内的20余篇论文撰写

● 获批1项软件著作权,目前正处于实际审查阶段的国家发明专利共2项

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2004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霍然 医师

●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

● 参与科技部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研究

● 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共一)发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Angiogenesis、AJHG等高水平期刊


点击二维码即可查看

《D6放映室-复合手术集萃》

专栏更多精彩内容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