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发布 | 1086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脑血管-自定义

张学君、李建涛:COSIS技术应用于左侧椎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一例

张学君

威海市立医院

李建涛

威海市立医院

达人收藏




技术背景

COSIS技术Chronic artery OccluSion recanalization with the Intracranial protection of Stent retriever,颅内取栓支架保护下的慢性动脉闭塞开通术)是基于加奇生物 Syphonet®取栓支架的独特设计特点而衍生出的针对慢闭开通实施颅内保护的技术,在颅内动脉慢性闭塞,保护伞无法到位的情况下,利用Syphonet®取栓支架作为颅内保护装置,支架远端有网篮设计,可以捕获逃逸血栓而起到保护伞的作用。同时,Syphonet®取栓支架适配0.017、0.021inch的微导管,较小的微导管超选后,可直接将支架输送至远端释放,而减少了多次操作步骤。Syphonet®取栓支架推送导丝设计为0.0154inch,球囊可以通过该取栓支架的推送导丝直接到达狭窄或闭塞部位予以扩张。


左滑查看更多



本期病例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68岁。


主诉:头晕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间断性发作,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口角、肢体抽搐发作,无肢体活动障碍,至当地市中医院就诊,行头部MRI、MRA示:“脑动脉多发狭窄、闭塞”,给予“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转来我院,收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正常,饮食正常,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余,平时口服“比索洛尔、沙库巴曲缬沙坦”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


个人史&家族史:吸烟史30+年,约5+支/天;少许饮酒史。否认明确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T 36.2℃,P 60次/分,R 15次/分,BP 150/108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对答合理,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2.5mm,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伸舌居中,颈软,无明显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包块,无压痛,四肢活动正常,肌张力不高,双侧Babinski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影像学检查



入院后CTP+CTA检查。



术前讨论



初步诊断

1.左侧椎动脉闭塞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

2.脑动脉粥样硬化。


病情分析

患者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间断发作,给予抗血小板等对症药物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但责任血管未进一步处理,考虑后脑循环缺血缺氧症状持续存在,责任血管有必要积极治疗,需要行“左侧椎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但此类手术风险较高,术前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及评估,充分考量手术安全性、远期预后等综合因素。


手术方案

全脑血管造影术+左侧椎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备)。


相关风险

开通失败、医源性夹层形成、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事件、开通后高灌注状态、支架再狭窄等。



术中器械



200cm 微导丝

Headway-17微导管

Rebar-18微导管

加奇生物 3.0*25mm Syphonet®取栓支架

加奇生物 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6F 125cm 远端通路导管

加奇生物 2.5*15mm、3.0*15mm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

加奇生物 8F 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

4.0*20mm 颅内支架



手术过程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满意后,采取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置入8F 15cm动脉鞘,泥鳅导丝辅助单弯导管完成全脑血管造影。造影过程如下:

右侧颈动脉


左侧颈动脉


左侧椎动脉


头臂干迂曲明显,右侧锁骨下动脉置管困难,遂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后,行右侧桡动脉造影。

右侧椎动脉



术中诊断:1. 左侧椎动脉慢性闭塞;2.脑动脉粥样硬化。





术中分析:本例患者存在明显功能障碍,存在明确的的影像学证据、评估开通术安全性及成功率较高、患方治疗意愿强烈等特点。术中明确诊断后再次沟通,家属仍有积极的治疗意愿,故我们对患者实施了椎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




首先选取工作位,在路径图下应用望远镜技术,将8F 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置于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阻断正向血流后,ADAPT技术于椎动脉V2末段起始顺向抽吸出暗红色凝血块数块。确认闭塞段正向开通困难。


近段球囊导管保护下,微导丝辅助下将Headway-17微导管缓慢通过动脉闭塞段,确认位于血管真腔。术后释放3.0*25mm Syphonet®取栓支架,观察支架形态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板块。


近端球囊导管保护下,由远及近连续6atm扩张。


全程扩张后,SWIM技术取出数块暗红色血栓,复查造影提示血管再通。


观察10分钟后,造影提示血管闭塞,再次置入3.0*25mm Syphonet®取栓支架,确认远端狭窄段管腔不稳定,遂决定置入支架。


交换技术将Rebar-18微导管置于基底动脉狭窄远端,随后缓慢顺序置入2枚4.0*20mm 颅内支架。近段支架尾端可见血栓飘动,遂再次置入3.0*25mm Syphonet®取栓支架进行近段取栓处理。


取栓后近段血管闭塞,微导管辅助,再次置入3.0*25mm Syphonet®取栓支架覆盖闭塞段,判断局部为动脉粥硬化斑块;应用3.0*15mm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扩张。



术后情况



术后评估:术后观察15分钟,行标准正侧位造影见:左侧椎动脉闭塞开通术后改变,各支架在位良好,贴壁性良好,前向血流TICI分级3级。对比术前造影结果,提示椎动脉慢闭开通治疗效果良好。


术中取出血栓。


术后随访:患者术后无明确并发症,院外继续对症治疗;门诊随访,患者自诉头部眩晕不适明显改善。



术者简介


张学君

威海市立医院

主任医师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介入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常规开展脑血管病的开颅手术,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作为威海地区较早开展脑血管病神经介入的成员之一,首批获得山东省神经介入资质,积极开展了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CCF、DAVF、脑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并利用复合手术室的优势,开展复杂脑血管病及颅内肿瘤的治疗。常规开展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脑功能区、脑深部、脑室内及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威海市科技进步奖


李建涛

威海市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成员;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组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神经外科委员,神经介入组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外科委员;山东省脑卒中防治委员会委员,神经介入组委员;山东省肿瘤防治委员会青年委员;山东省抗癫痫学会委员

威海地区最早开展搏动性耳鸣的诊断和治疗。现主要从事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包括脑动脉系统疾病(如动脉瘤、动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再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如急性脑梗死、脑栓塞等)和脑静脉系统疾病(如静脉畸形、静脉窦狭窄增)。同时,开展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