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7日发布 | 1392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Lattice Time|Lattice治疗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郭新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魏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安然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01


临床信息



基本信息:57岁,女性。


现病史:以“发现颅内动脉瘤4天”为主诉入院。


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检查


02



术前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凝等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心脏彩超如下:



术前影像及测量

MRI:


椎动脉正侧位造影:


右侧颈内动脉及3D旋转造影:右侧颈内走形迂曲,前交通开通,压颈左侧颈内动脉系统显影。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左侧后交通漏斗。


工作位及3D测量: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形态欠规则且瘤颈有穿支血管发出,大小约7.2mm*7.18mm,瘤颈约7.62mm,载瘤动脉远端直径、近端直径分别约为2.94mm、3.55mm。


HR-MRI:





手术指征

1.患者中年女性,因头晕发现颅内动脉瘤,入院后影像检查回示未见出血,目前Hunt-Hess评分:0分,预防治疗意义较大。

2.脑血管造影回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形态欠规则,高分辨提示瘤壁强化,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较高,需行手术治疗预防破裂出血,手术适应症明确。





手术预案

方案一: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治疗

方案二:支架辅助下栓塞



术前药物准备

  • 阿司匹林100mg,QD,5天

  • 替格瑞洛60mg,BID,5天


该患者表型为CYP2C19慢代谢型,有氯毗格雷抵抗风险,综合患者其他基因型,建议换用其它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没有禁忌症),如替格瑞洛。密切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



术中使用材料:

  • 8F动脉短鞘

  • 6F长鞘导管

  • 125cm多功能导管

  • 0.035" 泥鳅导丝

  • 6F 115cm中间导管

  • 0.014" 200cm微导丝

  • 栓塞微导管

  • 弹簧圈

  • Sine 27微导管

  •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4.1mm*25mm,4个球囊

03


手术过程


微导丝越过瘤颈,超选大脑中动脉


Sine 27跟随微导丝顺畅到位M1。


Lattice到位即刻,撤微导管释放密网,头端导丝不前窜,机械球囊辅助下,Lattice头端打开顺畅。


Lattice远端释放后,先行置入弹簧圈微导管。


继续释放Lattice,跨越瘤颈,释放稳定,贴壁良好。


术中造影,确认Lattice位置及贴壁情况。


Lattice释放近端直至完全释放,转弯处贴壁良好。


透视下支架打开良好。


填入6*20、5*15弹簧圈。


工作位造影、非减影下可见支架打开良好、远近端位置良好。


术后正侧位及工作位造影可见瘤囊远端造影剂滞留。


支架CT示支架打开良好,远端、近端、瘤颈处打开、贴壁良好。


术后管理及转归:

  • 术后即刻CT

  • 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术后继续双抗、他汀药物应用

  • 术后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以内

  • 术后3天复查脑MRI

  • 术后4天出院,出院时mRS:0分


术后MRI未见出血。


术后DWI可见未见新发脑梗死。




总结体会

  •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原位释放,精准定位,官配微导管Sine 27,释放稳定。

  • Lattice自带的机械球囊,可帮助支架更好打开,过虹吸弯时无卡顿,贴壁充分;术者可通过机械球囊之间的Marker,判断支架释放进度。

  • Lattice为钴铬合金支架,径向支撑力强,完整覆盖瘤颈,通体显影。







术者简介


郭新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副主任,郑东院区神经介入科主任

河南省卫健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中心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缺血组全国委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全国委员

河南省医师学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2、2014连续两年获得: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全国优秀青年介入医师研究奖。2021年,2022年获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 30余篇


魏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委员及神内分会秘书

第二届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全国“十佳医师”(缺血组)

主持院内青年基金一项、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参与国自然重点项目、省部共建项目和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王安然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郑州大学硕博毕业至郑大一工作至今,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的临床诊治与介入治疗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