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6岁。
主诉: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抬举费力,反应略迟钝,伴言语不清,就诊于我院急诊,行头CT检查未见出血,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未规律治疗,糖尿病1年,未用药、否认冠心病、青光眼、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病史。
个人史:长期吸烟及饮酒病史。
CT未见明显出血/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DWI:左侧大脑半球可见多发点状及片状高密度影。
头MRA:
1.左侧后交通动脉缺如。
2.左侧大脑前动脉共干。
左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减低,右侧大脑中动脉流速略加快,基底动脉流速加快,左侧眼动脉反向。
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代偿:眼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动脉、后循环软脑膜动脉。
责任血管,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术前DSA影像: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左侧大脑前动脉共干,LOA血流反向。
术前诊断:
定位诊断: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定性诊断:急性脑梗死
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发病机制:低灌注-分水岭梗死 动脉-动脉栓塞
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右侧颈总动脉正侧位、双侧斜位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狭窄率98%。
造影显示左侧大脑后动脉,通过软脑膜侧支向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部分代偿。
手术方案
初步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狭窄率98%。
手术方案: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手术难度与风险评估:
高灌注综合征:危险因素:LICA重度狭窄
左侧大脑前动脉共干
PCoA未开放
左侧大脑中、前供血区灌注下降栓塞风险
颈动脉窦反射
颈动脉夹层
药物准备:
抗血小板聚集
他汀类
术前2小时尼莫地平泵入
微导丝:Thatch™ 0.014
导引导管:8F Guiding+VTK导管
颈动脉支架:8-6*40mm
颈动脉球囊:3.0*20mm、5.0*30mm
保护伞:Cycas™远端栓塞保护系统
通路建立:
8F导引导管及VTK导管采用同轴技术将8F导引导管在长泥鳅导丝及VTK导管导引下送至左侧颈总动脉末段。尽量靠近病变,注意导引导管张力。导引导管选择头端较硬的导管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导引导管到位后再次造影明确病变性质,狭窄率及病变长度。
栓塞保护器的输送及释放:
沿微导丝将保护伞通过病变。保护伞通过病变时动作轻柔,避免斑块脱落。将保护伞送至颈内动脉C2段近平直段。释放保护伞后再次造影,明确保护伞贴壁性。
后续治疗过程:
沿微导丝将3.0*20mm球囊送至病变处,通过病变处动作轻柔避免斑块脱落。球囊到位后再次造影明确扩张位置。对于狭窄率较高病变可采用小球囊预扩,降低颈动脉窦反射机率。
球囊扩张后再次造影,明确有无斑块脱落及夹层。明确病变改善的程度,是否需要再次扩张等情况。
采用5*30mm球囊再次扩张,缓慢加压。扩张后再次造影,选择支架规格及长度。
推送支架至病变处,保证支架位置准确。支架长度需覆盖病变及球囊扩张的位置。
支架成形后造影:
支架释放后造影,明确残余狭窄,是否需要后扩。回收保护伞,术后正侧位造影可见狭窄解除,左侧颈内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流通畅,手术顺利结束。
随访结果:
术后第一天:神志清楚,言语欠清(1),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减退(1),双侧瞳孔等大正圆,D=3.0mm,光敏,眼动充分,右侧鼻唇沟略浅(1),伸舌居中,右侧肢体4+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减低,双侧Babinski征(左-,右+)。NIHSS:3分
术后第五天: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流利,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正圆,D=3.0mm,光敏,眼动充分,右侧鼻唇沟略浅(1),伸舌居中,右侧肢体4+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减低,双侧Babinski征(左-,右+)。NIHSS:1分
对于斑块不稳定,血流储备下降,狭窄率较高的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我们早期识别,尽早进行手术干预,患者可能会从手术者获益。
Cycas™远端栓塞保护系统通过性及顺应性良好,能完美贴合血管壁,可以显著降低CAS手术栓塞发生率。
Thatch™微导丝头端塑形能力、支撑性良好,塑形保持能力佳,操控性能较强,适用于不同的病变和临床需求。
高连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党委委员,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
从事神经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国内率先创建神经病学系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以推广卒中规范诊疗,急诊急救,重症与早期康复的卒中单元治疗体系。在神经内科领域,积极推动国家卒中中心专业体系建设,特别于神经介入领域:对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等血管复杂病变围术期评估和支架成形手术技术,巨大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及急性缺血卒中早期再灌注等神经介入治疗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技术。分别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分中心课题,国家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二项,以主要研究者开展国内大型临床医学研究二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辽宁省科技厅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参与制定中国脑血管疾病相关指南与共识20余部。培养研究生40余名
周航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主治医师
202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师从高连波教授,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辽宁省神经重症与介入专委会委员
辽宁省红十字基金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