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一直是个挑战。然而,随着LVIS™ EVO™支架的问世,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LVIS™ EVO™支架以其高金属覆盖率和优异的可视性,为动脉瘤的辅助栓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其适用于18岁以上的患者,特别适合治疗宽颈动脉瘤,能够与弹簧圈一起配合使用,显著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LVIS™ EVO™支架采用了创新的DFT工艺,使其在X射线下的显影能力更强,操作起来也更加灵活。该支架设计考虑到了血管的多样性,无论是小型还是曲折的血管,都能稳定锚定。且其尺寸选择多样,从2.5mm到4.0mm的外径,长度从12mm到34mm,几乎能满足所有临床需求。脑医汇-神介资讯平台联合Terumo neuro公司焕新推出“LVIS™ EVO™ 眼见为实”动脉瘤治疗专栏,旨在分享LVIS™ EVO™支架最新使用经验、技巧。
本期为大家分享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庆荣教授带来的LVIS™ EVO™支架治疗动脉瘤两例,欢迎广大通道阅读、交流、探讨!
该患者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大小约4.0mm,形态不规则,远端支架3.5mm,近端3.75mm,海绵窦段双弯曲距离较近,最终选择3.5*22mm LVIS™ EVO™。
支架微导管首先到位,栓塞微导管塑形之后超选至瘤颈口进行弹簧圈填塞。初始选择4.0*18mm LVIS™ EVO™缓慢进行半释放协助弹簧圈栓塞,释放过程中不同角度造影观察支架打开情况。整个LVIS™ EVO™推送释放过程非常丝滑,4.0*18mm LVIS™ EVO™支架远端打开顺利,瘤颈推灯笼覆盖良好,近端弯曲处打开贴壁不足。全支架可视能良好观察支架打开,为获得更好预后情况更换3.5*22mm LVIS™ EVO™。
3.5*22mm LVIS™ EVO™释放顺滑,半释放之后依次填入数枚弹簧圈,后完全释放3.5*22mm LVIS™ EVO™支架。
3.5*22mm LVIS™ EVO™释放后影像显示支架通体显影,贴壁良好。


基本信息:患者女性,59岁。
主诉:因“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7天”入院。
病史:2型糖尿病7年余,有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年。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未发现手术禁忌症。术前造影显示动脉瘤不规则,瘤颈3.5mm,远端血管3.7mm,近端血管2.6mm,后交通动脉良好。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术前诊断: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2型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术前药物准备:拜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QD,5天。
手术方案:弹簧圈栓塞+LVIS™ EVO™(3.5*17mm)支架植入。
术前造影显示颈内动脉C7段不规则动脉瘤:

LVIS™ EVO™支架释放:

弹簧圈填塞:

LVIS™ EVO™支架完全释放:
术后造影显示支架打开满意,贴壁良好,动脉瘤栓塞致密。
神经介入手术领域中精准的支架释放和可靠的定位能力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LVIS™ EVO™支架凭借其独特的小径释放特性和全程显影能力,为术者提供了显著的优势。小径释放特性使得支架能够在更细小的血管中顺利通过,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同时也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尤其在处理复杂血管解剖结构时表现出色。全程显影特性则为术者提供了实时、清晰的支架位置反馈,使得术者能够在术中精准地进行远端定位,确保支架准确释放到预定位置。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政副主任,脑血管病区主任
南京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脑血管病中心主任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卒中学会脑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专委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委员
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主持和参研多项基金,发表SCl论文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攻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