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本期“术”说卒中由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黄英文教授分享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


01
01
患者男性,62岁。
主诉: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新发“右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患者病程中无突发头痛、无意识障碍、无失语及肢体抽搐等情况。
既往史:脑出血病史1年,脑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右侧肢体轻偏瘫。
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
初步诊断: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
02
术前3D影像:


DSA正侧位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颈约8mm,血管直径约3.5mm。


诊断结果:
造影后发现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部位V4段,夹层远端累及汇合处,动脉路径较为迂曲。
治疗方案:
根据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国专家共识,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仅仅累及椎动脉的动脉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很低。
手术计划方案:
患者为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载瘤动脉段虽有弧度,但也算平坦,符合血流导向装置释放条件,计划直接释放密网支架。
术中涉及器械
导引导管:8F-90cm
颅内支撑导管:银蛇-6F-115cm
神介导丝:Traxcess-0.014-200cm
输送导管:Fastrack
密网支架:Tubridge(改进版)3.5mm*35mm
根据编织支架的特点及夹层动脉瘤特性,综合评估选择35mm长度达到覆盖整体夹层区域目的。
03
1
影像显示导丝通过塑为“猪尾巴型”带Fastrack输送导管到达离动脉瘤远端大约20mm位置,以提供足够支撑。


2
输送支架到达输送导管远端,缓慢回撤输送导管使支架头端打开呈“V”型,整体回撤支架系统定位于动脉瘤远端约10mm处进行锚定。

3
支架释放到夹层处,采用“推挤技术”进行释放,促使夹层破口处金属覆盖率更高,有助于破口后期的修复与愈合。


4
当支架释放完毕时,即刻造影显示:支架整体完整覆盖夹层区域、支架打开充分、贴壁良好,夹层内血流滞留明显。

5
术后造影:
术后造影显示,囊内有明显的滞留、远端血流通畅。

患者治疗后4个月复查,3D成像清晰可见支架贴壁良好,载瘤动脉未见狭窄、夹层病变血管修复良好。


治疗体会
各文献均明确了Flow Diverter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价值,本病例我们首选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为患者进行治疗。
本次首次使用Tubridge(改进版),在操作过程中,可感受到其头端锚定力、支架径向支撑力、短缩性、通过与输送能力明显比2018版Tubridge提升不少。
患者4个月随访可见,夹层病变血管修复良好、未见管腔狭窄及动脉瘤复发等影像,达到了很好的预期疗效。

术者简介
黄英文
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脑血管亚专业组组长
1999年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09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一年。2012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进修学习半年。目前担任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任脑血管亚专业组组长
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黔南州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黔南州神经外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擅长颅内外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和硬脊膜动静脉瘘、颅内外血管狭窄、颅内静脉窦血栓、急性脑血管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颅内外血管慢性闭塞(开通术)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熟练开展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手术、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手术及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END-

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微创神通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