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东京东京都多摩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的Takahiro Ota在本研究中分析瘤大脑中动脉(MCA)“镜像”的频率,并评估从对侧明显的几何特征是否可以用作预测闭塞动脉运行过程的替代指标,结果在2022年8月在线发表在World Neurosurger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Sato D,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2;S1878-8750(22)01128-7. doi:10.1016/j.wneu.2022.08.028】
最近的随机研究揭示了机械取栓术(MT)对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但同时越来越多的干预措施必然同时导致有害并发症的增加。手术过程中的潜在并发症包括入路问题、器械相关并发症(血管痉挛、动脉穿孔和夹层)以及新开通血管区域的栓塞。在这些并发症中,动脉穿孔可导致显著的神经功能恶化和更高的死亡率。
取栓中的标准技术是使用在造影中不易观察到的微导丝通过假定的血栓,并将微导管通过微导丝推进到动脉分布的不可见的动脉远端,而这些步骤均为盲操,因此可能带来不可避免的动脉穿孔风险。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横截面成像上评估对侧脉管系统可能会为闭塞的血管内存在什么提供线索,因为对称性是生物解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识别闭塞病变和远端区域的局部动脉运行模式可以让我们在穿过闭塞部位时更有信心地进行操作,并有助于防止意外穿孔。
来自日本东京东京都多摩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的Takahiro Ota在本研究中分析瘤大脑中动脉(MCA)“镜像”的频率,并评估从对侧明显的几何特征是否可以用作预测闭塞动脉运行过程的替代指标,结果在2022年8月在线发表在World Neurosurgery上。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该中心连续接受TOF-MRA检查的191名患者(平均年龄 67.5±15.5岁;100名女性),并且排除了已知有烟雾病或类烟雾病病史、清晰可见的急性或慢性颈内动脉闭塞、MCA闭塞、大颅内动脉瘤(直径>10 mm)、具有显着占位效应的脑出血或颅内肿瘤的病例。评估了MCA的四个标志:M2分叉模式(双叉或三叉)、早期额叶/颞叶皮质分支模式(供应皮质并继续进入外侧裂的动脉)、长度(颈内动脉分叉到M1拐点的距离和M1拐点到M1远端的距离之和)和M1走形模式(向上、直行或向下)。比较大脑半球之间每个血管的几何特性,评估对称性和对称性破坏的频率。
在91%的病例(分叉型,87%;三叉型,4%)中,左右M1的分叉模式是对称的。在31% 的病例中观察到早期的额叶和/或颞叶分支,70%的病例中早期分支的存在/缺失是对称的。19%的M1被归类为短M1,74%的半球之间的长短分类相同。63%的M1走形模式是对称的。181例(95%)中两个或多个参数是对称的。
表1. 近端大脑中动脉的特征。


图1.
A)根据早期皮层分支垂直于MCA主干生长并供应有限区域的特点,将早期皮层分支与主干区分开来。B)M1 段的长度计算为颈内动脉分叉点到 M1 拐点的距离和M1拐点到M1远端的距离之和。

图2. 显示了对称情况(A)和不对称情况(B-D)
A)分叉模式、早期皮质分支的有无、M1的长度和走形都是对称的。B)右侧 MCA 为三叉型,左侧 MCA 为双叉型。C)右侧 M1被归类为短M1,左侧M1被归类为长M1。D)右侧M1的走形路线向下,左侧M1的走形路线向上。
包括年龄在内的上述既往病史均与双侧分叉模式无关(年龄,p=0.65;糖尿病,p=0.50;血脂异常,p=0.62;高血压,p=0.17;吸烟史,p=0.99)。早期皮质分支的存在和 M1长度的分类没有表现出任何相关性(年龄,p=0.28;糖尿病,p=0.70, 0.78;血脂异常,p=0.92, 0.30;高血压,p=0.14, 0.06)。
在大多数情况下,从四个参数的角度显示双侧M1-2 结构具有对称性。MCA形态对称性可以在取栓过程中帮助神经介入医师通过闭塞段,降低血管穿孔风险,从而更安全的操作。
关注机械取栓术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